高级技工
 
|
发表于 2020-10-24 00: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发了有关称赞9SA5的贴子被怀疑成精工吹,这个称号本人不接受 >< 我向来是比较客观的,毕竟我的收藏里目前也没有GS.
我最近才接触到中国的腕表论坛,以往都是在watchuseek上发表文章。本人定居英国,是瑞士籍华侨,曾经在瑞士历峰Valfleurier机芯厂做过机芯结构AI模拟工程师(简单地说就是用电脑仿真自然环境来考验机芯设计结构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原型生产以达到降低开发成本)
初次来到腕表之家我很欣慰的是国人对劳力士是喜爱的,看了些文章之后却发现大多数人对机芯的理解并不是那么足,有些‘专家’认为在机器上测试的那些数据能说明很多问题,这种观点大致上对但不是非常谨慎。
对于我这样的技术狂人,机芯就是表。精工GS的针,面我是看不懂也不想懂,不难看就可以了,打磨的好当然加分。所以对机芯不感冒的玩家可以直接跳过看最终结论。
很多人都知道现在大部分的品牌都被大型集团收买了,却不知道这些集团下的‘自产机芯’在机械理论方面完全比不过几十年前的Eterna/ETA的衍生品。也就是说,打磨得好的ETA2824/2892实力绝对比90%以上的自产机芯好得多。因为现在没有利益纠缠,我可以告诉你,历峰集团下几乎所有的机芯目前还没有在结构上比ETA更为成功的,这也就是我当时的团队为其集团下的B&M牌,C牌,I牌和P牌设计过的一系列的机芯都是以ETA(在完美打磨下)的模拟数据作为成功指标的。然而,我们最终的开发用的样本只达到了ETA 91%-95%的成功指数(这个‘成功’指数是各方面包括生产成本来决定一个机芯的设计好坏的)。 然而劳力士的指数是ETA的 151%,精工9S系列是ETA的 129%,完全是秒杀了ETA.
也就是说,劳力士甚至并不用很大的成本就能赢在机芯设计上,加上劳家的功能性打磨和用料,目前3135/3235就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的产品 (3235跑慢我听说过,这是因为他们摆轮下有个宝石没有润滑油并且游丝起始点貌似有焊过的地方这个以后小改就行了,不过在摩擦学上3235已经接近于完美)
至于精工9S,其实日本人还是投机取巧了的,这个机芯里为了减少摩擦值微型齿轮特别多,所以长久下来还是比劳要危险一些,不过在其它方面和劳没什么差距。
9S85内部不够简单,微型齿轮太多
这里有人会把欧米茄的8900拿来说事,我可以告诉你,8900的轮系设计是比较失败的,精准度和耐久目前完全靠的是乔治丹尼的杰作和硅材料。如果以劳的能力做出同轴,就没斯沃琪什么事了。 (这里要说一下,斯沃琪的FPiguet是比ETA强大的,欧米茄的321/861等衍生品也绝对比7750强,是个在当时科技下认真做出的产品。 8500/8900?不行)
现在说回劳力士和大精工,这两个品牌相相比集团下的产物更是为了做表而去做机芯的,而其它的品牌其实机芯做出来后要考虑的更多,包括不同品牌的通用性与接受不同level的打磨的可能性,这样就添加了很多局限性,是可悲的。其实认真做机芯的都知道在擒纵轮上是必须要加避震器的,百达翡丽没有?没关系人家的表主要已经是收藏品了,这里讲的更多的是劳价位上下的日用品。作为日常佩戴的腕表没有考虑到这个是非常悲哀的,这也说明了因为材料科技的提升导致了业内设计能力与基础知识的下降。。
其实相信很多玩家都有精工和劳力士耐操的印象吧?这就是因为他们是目前在行业内把机械结构和摩擦学掌握得最好的厂家了,从擒纵轮上的避震器就能看出来不同,我也就不用太多说明他们是如何把比ETA多的宝石合理运用的:
劳力士3135/3235官方说31石我觉得腼腆了,其实这是3130/3230的配置,3135/3235实际上有大概40个宝石,劳力士并没有把日期组件上的宝石算进去。劳力士和大精工都有大概40颗宝石,更重要的是每一颗都运用得非常合理(不合理的运用包括欧家的8500系列和一些格拉苏蒂的,不是我想喷,格拉苏蒂内部有些上钻的齿轮是没有用的,为了增加零件数量和宝石数,很悲哀。所以现在的新型36机芯才讲究简化了嘛~)
在我看来,PP以下的品牌,目前只有劳和精工是在认真研究制表的。劳和精工的机芯也绝对是在不保养的情况之下最难坏掉的,物理仿真数据可以说明一切。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制造出同劳和GS一样好的机芯,但是你的生产成本一定比他们高很多很多,然而用同样的成本,你也永远制造不出和他们水平一样的机芯,这就是把机械结构与摩擦学熟练掌握的厂家与普通厂家的最大区别 (劳力士的研究部有几个摩擦学博士,我在的时候的历峰研究部没有人听说过有这种职位只有机械工程师PHD,这就是区别啊 )
9S85擒纵轮上的黄金套筒加避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