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依然在这里 于 2014-6-10 16:40 编辑
我和”它”的故事——父爱的传承 从小父亲对我一直很严厉,而且话不多。相较之下,母亲自然温柔许多,对他说的话也不如母亲多。 可如今只身漂泊在外,虽同有亲朋相助,爱情陪伴,但到了父亲节不免触景伤情。 自五一 一别,已是思念至深。 从小到大,过节对我来说,只在春节、中秋、端午和我的生日度过。 在我的记忆印象当中,并没有为父母庆祝生日的片段,一年一次,父母开心的为我庆祝生日,我心里却只有满桌的佳肴美味和香甜的蛋糕,已不知岁月的蹉跎已悄悄爬上母亲的眼梢。 那时候的父亲依然是英俊的。在我十几岁,那还是一知半解的岁月,我慢慢得理解了母亲为我操劳,为我洗衣做饭,为我起早忙碌。由于父亲常期不在家,似乎感情变淡了许多。记忆中的父亲不是严厉的板着脸,便是面目冷淡如水,对我也非常严厉。他也很少为我开家长会,老师甚至都没有见过他,父亲一直家里的经济来源,而且只在我犯错误的时候出现。 那次我犯了错误,他也没有责打,只是长舒一口气,为我讲起来他小的时候。父亲姊妹很多,而且那个年代也没有那么多坏人。家里长辈的想法很简单,不懂什么是教育,而且这个没了还有下一个,总是像放羊一样,没有过多的溺爱,也没有过多的压力。 那样的成长少了一种束缚。他说父母之爱子,比为其计较之长远。所以他认为那样对我来说,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可是却正是这种教育想法,让父子二人心隔得很远,有时候他不断问自己,这样做是否正确。 我无法批判他对我的教育方法,虽然对我实行放羊政策,但他观念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我。 半年重相见,唯有一通电话以解思乡之苦。在我成人之际,父亲送我一块手表,不是什么名贵的品牌,也不是什么厚重的礼物,传承的只有他对我的爱: 如今儿已长大,我和你母亲也不必你来养老。只希望你行的端坐得正,不必大富大贵,只求安稳快乐。 父亲不怎么出差了,在家的时间也多了,可我却带着父亲的寄语走进了另一个城市,又是每隔一学期才相见,有时候真的挺后悔,为何要离开家,无法在父母跟前尽孝。 毕业后,每次放假几乎都要回去,上次回家,我终于发现波纹密布在他的眼角,他的头发也多了几缕白发。 论坛新人,借此机会表达对父亲母亲的思念和爱。如今我有幸立足于社会,离不开父母的谆谆教诲,离不开他们的养育之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