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主题

2

帖子

14

积分

注册新人

Rank: 1

    27108 浏览 / 1 回复
    伯爵腕表的复杂之谜---揭秘之旅
    楼主
    发表于广东阳江 2015-1-19 13:43:05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高级制表界,谈到数字大家会不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以数位显 示机械结构的作品,又或是复杂技术领域不闻不问的石英表?然而一 枚硬币厚薄、零件数不过堪堪过百的机械机心中,有时也蕴含着充满 魔力的数字密码。“数字”之于伯爵,它不仅代表了自1874年开启的 久远历史,也和半个世纪超薄制表领域的成就息息相关。


    在超薄腕表问世以前,人们已习惯了机械腕表厚重的表壳,尤其 是针对具备复杂功能的表款,这被视为理所当然。常规的腕表制造商 将机械模块层层叠加以完善机心的复杂功能,而伯爵的制表大师一向 只做“减法”——在狭小的空间内简化机心结构,削减零件厚度,不 仅实现了复杂功能,更将品牌独特风格和顶尖工艺发挥到极致。伯爵 贡献众多腕表杰作,完美实践了自己的信条:永远做得比要求的更 好!

    伯爵的超薄之路
    2毫米的组装空间
    2毫米厚薄的空间里能做什么?恐怕只是一根火柴棒的宽窄、一枚 小型表冠的直径,但伯爵却在这个空间内征服了高级制表界,将一枚 手动上链机心完完整整地组装在其中——1957年,9P横空出世,开启 了伯爵的超薄传奇和王者之路。



    “超薄”在制表领域内并不具备一个绝对的范畴,腕表制造者们 相互竞逐,没有最薄,只有更薄。因为其组装的空间非常有限,且各 个组件超乎寻常地纤薄,超薄机心在装配、调校时所需的时间与精力 是常规腕表制造商无法想象的。甚至可以说,超薄机心的研发和超薄 腕表的制作,本身已属一项罕有的“复杂功能”。
    从9P研发至今,数十款超薄机心相继问世,印证了伯爵所肩负的 超薄使命薪火相传。尤其是过去十多年间,堪称伯爵机心创作最为密 集的时期。由位于La Côte-aux-Fées的高级制表工作坊创造出37枚自 制机心,其中25枚系超薄机心。今时今日“The Master of Ultra- thin”由冠词“The”加冕,伯爵荣耀地被尊称为“超薄制表大 师”。前述的25枚超薄机心自推出之日一直持续生产至今,未为后浪 盖过风头:例如全球最薄的手动上链长方形陀飞轮机心600P,以及全 球最纤薄的自动上链机心1200P及1208P,其中经久耐用的430P更是在 全球范围内生产最为广泛的超薄手动上链机心。


    伯爵900P超薄腕表
    保持推陈出新、精益求精的伯爵,在品牌诞生140周年之际将创意 发挥到极致,一枚既非机心,亦非表壳,两者融合为一的作品问鼎全 球最纤薄机械腕表宝座——伯爵Altiplano 38mm 900P 手动上链腕 表。它将手动上链机心与表壳部件化为一个整体,厚度仅为3.65毫 米。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技术上和美学上的决定均互相影响,唇齿相 依。145个零件全部尺寸缩减至最小,最小的零件仅仅略厚于发丝直 径,部分齿轮的厚度更削薄至仅0.12毫米(经典机心的齿轮厚度为 0.20毫米)。


    伯爵 Altiplano 900P 腕 表


    0.2克的陀飞轮装置
    十五世纪新教革命的发动者认为:一切奢侈品皆不应被平民享 有,唯独钟表代表了研究科学的方向而被赦免。人们对奢侈品的需求 在外衣口袋的掩盖下找到了一个庇护所,放在口袋里的怀表由此诞 生,正是这种观念使日内瓦在钟表制造业界成为世间翘楚。由于怀表 在口袋中一成不变的姿势,地心引力对擒纵机构的影响很大,为了改 变方位差对摆轮摆幅的不良影响、规律走时,对传统擒纵机构的改革 势在必行。
    机械钟表发展到19世纪,一颗嵌于机心内部堪称瑰宝的装置—— 陀飞轮诞生了。匀速运动的陀飞轮形同摆轮的保护罩,抵消掉由地心 引力造成的来自各方的作用力,令游丝弹跳更趋同心性,从而规范发 条动力的释放,令走时更为精确。但毕竟陀飞轮身形较大,若不能精 确地控制它的质量体积比,反而给擒纵机构增添了负担。众所周知, 在制表界用到的计量单位非常渺小,精至毫厘。来自La Côte-aux- Fées的伯爵工匠将手工完成的陀飞轮装置精简到42个组件,比常规陀 飞轮减少了1/3,由此陀飞轮的重量也被控制在超轻的0.2克——真正 轻如鸿毛。





    组图:伯爵陀飞轮的打 磨、组装,即将搭载陀飞轮的1270P机心修饰。



    伯爵复杂腕表探索
    从伯爵创始人Georges Edouard Piaget于1874年设立制表工坊的 时候起,伯爵对于复杂机械功能的研发就不曾止步。近年来伯爵更 以“超薄”技术为基础,不断提升陀飞轮的技术及艺术表现。耗时3 年有余,伯爵推出了引起表界惊叹的600P,厚度仅3.5 毫米,划世纪 地成为世上最纤薄长方形手动上链浮动陀飞轮机心。为观者可以一窥 陀飞轮装置全貌,仅采用单边支撑旋转轴心,即采用浮动式陀飞轮装 置;为了兼具实用性及精准度,特别加阔陀飞轮组件直径至7.75 毫 米,可更有效排除外力对擒纵系统的干扰;而为了进一步减低大型陀 飞轮框架重量,革新性地以钛金属制作旋转框架。最终,这款仅有42 个组件,重量不过0.2克的陀飞轮装置,以2.8毫米的体量成为全球最 纤薄浮动式陀飞轮,它堪称传统制表技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完美结 合!

    1208P自动上链机心(左) 及全球最薄的600P手动上链长方形陀飞轮机心(右)


    而今,伯爵再次挑战业界极限,刷新超薄自动陀飞轮机心世界纪 录——1270P机心厚度仅5.55毫米,秉承两枚传奇机心之长,展现伯 爵傲视群伦的技术与美学革新。1270P枕型机心被搭载于极具识别性 的伯爵枕形表壳内,其颠覆传统腕表制作圭臬,在表盘上擘画出前所 未见的崭新视野:10点钟位置的偏心微型纯金自动盘,与1点钟位置 的偏心陀飞轮框架,巧妙地并连为幸运数字8。而偏心式的时、分指 示,则以平衡的构图落在5点钟位置。透过镭射镌刻蓝宝石玻璃表盘 这一最令人目眩神迷的机械装置,从自动上链到时、分针装组细节, 一览无遗。透过双层蓝宝石水晶玻璃,机心上精妙的手工装饰打磨, 犹清楚可见。机心机械装置的内里乾坤,改以透视表盘淋漓尽现,更 进一步地传达了品牌深厚的专业制表技艺,以成就设计为依归。
    135齿的天文级历法显示
    自人类有历法记载以来,各种文化之下产生的计量方法一直共生 存在。如何将日、月、地球三个星体的时间统一表象,一直萦绕着古 今的科学家们。中国文化中以阴阳合历作为历法的起点,而西方则以 格里高利历(现今的阳历)计算。为了让天文学中的诸如“回归 年”、“塑望月”等拗口且难以计算的天文规律便于掌握,天文学家 将一天的时间粗略计为24小时,并逐一计算出月、年的计量单位。
    在人类文明还未普照大地的古埃及时代,尼罗河每次泛滥之间大 约相隔365天。每年6月某一天的早晨,当尼罗河的潮头到来之际,天 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以此为据,古埃及人把“年”的概念 定为365天,而6月的那一天即一年的起点。埃及的“太阳历”就这样 产生了,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回归年)的时间相比,它只差 1/4天。然而这个看似不大的误差累计4年即一整天,经过730年后历 法上的时间就比实际推进了半年——冬、夏正好颠倒……公元前46 年,罗马统帅恺撒在希腊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的帮助下,用“儒略 历”替换了太阳历。它增添了闰月、区分了大、小月,但回归年仍有 11分14秒的误差,积128年又要相差一天。在欧洲通行了1600多年 后,历法上的日期比回归年迟了10天。于是,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 世根据哥白尼日心说的数据再次进行修正,颁布法令取消了这10天的 误差,并将闰年由过去4年一次改为400年中有97个闰年——适逢百年 那一年可用400除尽的就是闰年,除不尽就不是(如1600年是闰年, 1700年、1800年、1900年皆不是,2000年是闰年——这就是现今的公 历。由此可知,要将亿万年星辰的运行规律以历法衍化纳入方寸、并 以机械装置来表现,这需要何等的智慧与心血!




    组图:伯爵855P万年历机 心的组装


    伯爵以纤薄体量挑战天文级计时不遗余力,创造出自制855P万年 历机心——以机械轮系将不规则的现代阳历正确显示于腕表表盘上直 至公元2100年,而机心厚度仅为5.6毫米。多达269枚历法显示轮组部 件,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不仅要完成万年历显示,包含有日期/星期 的逆跳功能,甚至还设有两地时间显示窗口,伯爵万年历机心的内部 俨然一个微缩的宇宙。此枚顶级复杂机心所有的装饰细节与打磨效果 以及组装表款的每一个步骤,皆为伯爵高级制表工坊全力投注心血完 成,因此每一枚Emperador Coussin 万年历腕表都独一无二、弥足珍 贵0。

    伯爵855P机心及搭载855P 机心的伯爵 Emperador 18K 玫瑰金枕型万年历腕表


    另一枚令人瞩目的天文级纤薄计时杰作,乃是伯爵Gouverneur腕 表所搭载的642P陀飞轮机心,厚度仅为4毫米。除了镂空表盘上12时 位置可见的浮动式陀飞轮外,642P机心亦于6时位置设天文指针型月 相显示。相较于普通月相所使用的59齿,伯爵在机心内装配了135齿 月相轮,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程度地精准切合天文历法计算公式,从 而将月相显示精确到分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天文月相,其所产生 的误差每122年才需调校1天。

    65分贝的天籁之音
    三问腕表一直被视为顶级腕表收藏的首选。60年代战后的经济萧 条,加上人们对手工艺的漠视,曾令当年的许多能工巧匠被迫出走, 令这一技艺险些失传。直到石英危机过后,高级制表业才逐渐重拾往 日的秩序。伯爵在八十年代也曾推出过镶嵌有高级珠宝和装饰艺术风 格浓郁的三问怀表、腕表,向业界证实了它强大的制表底蕴。时至今 日,伯爵以超薄技艺结合悠扬音韵,65分贝的天籁之音征服了每一位 前往日内瓦高级钟表沙龙的专业藏家。
    三问功能是顶级钟表工艺的无上珍品,它的响鸣范围仅限腕表主 人可以听到,却令无数藏家痴迷于这种独特而美妙的体验。音锤敲击 音簧产生震动,经由空气传至人耳,从而分辨出和谐的鸣音。看似简 单的原理,但实际上三问鸣音的高下却大相径庭,功夫全在内里:音 长、音色、音准,每个方面都与音质息息相关。音长,即音簧长度 (以及直径)决定鸣音是否饱满、洪亮等;音色是考量音簧合金材 质、以及制作工艺的;音准则是高音部分的准确度,与装配和调校有 非常大的关系。无论怎样,关乎三问系统的任何一环有瑕疵,都会破 坏鸣音的整体和谐,且无从掩盖。
    装配一枚三问机心时,制表师必须将音簧装入腕表并调整到最佳 位置,才能产生最纯净的声音。这一过程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制表师是 否拥有娴熟手艺、极度耐心和精湛技术。每个音簧必须经过技艺娴熟 的制表师手动调整才能产生完全和谐的鸣音。因为,一枚完美的三问 从“起音”就已分出高下。启动拨杆即报时开关,全程稳定、顺滑。 整个敲击过程中,起音与尾音力度一致,如无需报刻则报分鸣音紧跟 在小时敲击之后,无明显停顿;高、低音的音调和谐,敲击时两根音 簧互不干扰。下一次敲击间隔是音簧完成两次颤动之后,因此,音锤 每次能否敲击在相同位置尤为重要。极富耐心的制表师要根据多种因 素考量,才能确定二者的间距以便奏出理想的鸣音。

    从左至右依次为:伯爵 1290P机心装配音簧;伯爵1290P机心装配惯性调速飞轮;伯爵1290P 机心打磨。


    伯爵凭恃着顶级制表工坊的双生造诣:位于La Côte-aux-Fées工 坊所专精的机心制作技术,及Plan-les-Ouates工厂娴熟的表壳制作 技术,贡献厚度仅止于4.8mm的1290P超薄自动三问机心。鉴于人声对 话音量平均值界在65分贝,1290P机心具有独具一格的报时强度,音 量不小于64分贝,只为纯粹美妙音质而生。环绕机心近两圈的手工制 作音簧在音质方面表现极好,当敲槌落于第五个八度,报时音高在升 G音,报分则在升A音。音乐余音绕梁,萦绕不绝。因其具有优异的延 滞系数,数值在2600——这又是一项杰出的特质。直径48 mm的枕形 表壳扮演着声音传导所不可或缺的终极要诀,它被尽其可能地雕凿成 中空状态,以达到最理想的共鸣效果。四支固定支架将其与机心稳固 相连,确保音簧的振动得到最佳传导。1290P超薄自动三问机心亦代 表着钟表打磨修饰里最精致的诠释,机心上部及下部的交错饰纹,表 桥以手工进行边缘轮廓倒角处理,放射状太阳纹或环状波纹雾面抛光 轮系,镀玫瑰金螺丝及自动盘,镜面抛光:集结一系列可观的各式抛 光工法,需要最顶尖工匠的娴熟技艺方可达臻。


    组图:伯爵1290P机心及 搭载1290P机心的伯爵Emperador帝王枕型超薄三问表



    结语:
    市场上不乏零星超薄机心问世,而能坚持长达半个世纪,并让业 界肃然起敬的品牌却凤毛麟角。即使近来众多顶级钟表品牌超薄机心 研发日趋活跃,却仅有少数品牌的作品可以如此多产且多元。不断以 创意发明重新定义“永远做得比要求的更好”之格言,伯爵在钟表艺 术、超薄制表造诣、独到设计美学及绝美纯粹音质间敲击出最完美的 和弦。

    79

    主题

    3595

    帖子

    6784

    积分

    白银表友

    Rank: 9Rank: 9Rank: 9

    认证:

    勋章:

    • 元老勋章

      注册时间9年以上并且发帖数大于100 [详情]

    • 认证表主

      腕表之家注册会员都可以申请 [详情]

    • 腕表收藏家

      购表作业至少包含5个腕表品牌,需是机械表,有上手照,精华帖≥1 [详情]

      沙发
      发表于上海 2015-1-20 08:54:49 | 只看该作者
      百晓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按Ctrl+Enter发表

      分享到 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