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表友
 
|
133713
浏览
/
87
回复
分享半独立制表过程(独立模块设计/制造/打磨/装配过程全分享)
楼主
发表于上海 2021-6-1 10:02:24
[来自iPhone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quyou 于 2021-06-02 18:45 编辑
各位表友大家好!
向大家分享一块半独立制表手表的过程。之所以说是半独立制表,是因为机芯一半是自制独立模块,另一半选用了成熟的瑞士SW200机芯。这样就保证了机芯整体的稳定,也能通过独立模块的增加提供更多可以把玩的空间。
机芯基于SW200改装,呈现独特的时间显示方式
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手表,后来接触到独立制表才发现那种天马行空的创意最深得我心。可是瑞士品牌价格实在是难以承受,后来发现了切金的小丑表,本来想入手,但是没犹豫多长时间,价格已经炒到接近10万,最终错过。再后来就想到自己能不能做一个,当然这个过程历经了很多磨难,不过最终还是克服各种困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才有现在这个产品。
再说一下设计灵感来源。最初传统手表有一种很经典的布局方式:三针一线,很多品牌都有这种产品,下面是一些经典品牌的三针一线款
传统品牌三针一线手表
近年来独立制表势头很猛,捷克豹有一款天体陀飞轮腕表非常火。这枚腕表的特色就是表盘能够绕手表中心旋转,当然售价也是高达百万起步。
当然看到这枚腕表就想着能不能将旋转表盘和三针一线相结合,最终效果就是把小时盘和分钟盘分离并一起旋转。
设计过程就不赘述,总体而言就是枯燥乏味,画图建模,最后进行计算机模拟。方案几经修改,最终的计算机模拟如下
零件三维建模,动态模拟齿轮配合效果
计算机模拟没问题,接下来就是加工制造了。手表零件对精度要求相当高,所以零件的精度要求达到微米级,0.005mm,也就是5微米。了解机械加工的都知道,按照现在的加工技术来讲,机器加工达到这个精度不是很难,主要的难点在前期夹具的设计制作和机器调试,后期就是交给机器就行了。(这部分也不赘述,后续我会单独开贴和大家分享手表零件的机器加工过程)
所有的自制零件,除了一个精密轴承,3个固机片和其中6个紧固件是标准件,其他都是单独设计制造。
零件加工后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机器加工必然有痕迹,后面需要手工对零件进行打磨去除机器加工痕迹。
夹板打磨是 镀铑加日内瓦纹
夹板镀黑及镀铑处理,并增加日内瓦纹打磨
齿轮打磨,砂纸目数从低到高,7000目后用传统制表工艺,研磨膏配合锌盘进行更高级别打磨 。这个环节是最终环节,因为耗时最长只能放在最后,否则打磨完成之后的环节出现问题,打磨全部前功尽弃。
打磨砂纸
锌盘配合研磨膏打磨
打磨效果
打磨前后光泽对比
针轴打磨,针轴打磨和齿轮打磨类似,也是通过低目数砂纸到高目数砂纸逐步梯进式打磨,7000目以上换研磨膏配合锌盘打磨。
针轴打磨
针轴打磨完成效果
小时盘和分钟盘的打磨,也是和齿轮打磨类似,砂纸后研磨膏,但是最后多一步个拉丝工艺,其实就是在低目数的砂纸上沿同一个方向打磨。
最终所有零件打磨完成
零件打磨完成待装配
最终激动人心的装配过程来了
零件装配,精密配合
零件装配
装配完成
表壳的设计
通过设计优化了自制模块的厚度,最终成表的厚度控制在12.5mm,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为了能够展示独特的表盘结构,也为了方便能欣赏到表盘9个齿轮的配合联动,表壳直径设计选择了42mm。
同时为了能让大多数表友轻松佩戴,选用了短表耳,配合了弧形生耳。
机芯组件
自动坨也做了定制,镂空显示呈现M字效果,最终取名魔时,英文名是齿轮(gear)和魔法(magus)的结合 gearmagus,象征着齿轮形成的魔法,其实也是小小的机械创意,希望能够吸引到大家。作为一个新兴品牌,希望能够用独特的创意和合理的售价让广大表友都能感受到机械表的独有魅力!
自动坨也有日内瓦纹打磨
最后总结一下整个过程,这款手表从设计到开模试制打磨调试,中间不断调整,历时两年时间。
我国作为一个工业强国,机械加工技术对付手表机芯零件完全绰绰有余。当然有些由于规模效应,反而是手工比机器更适合。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像瑞士或者德国那样的高级品牌,除了钟表文化的底蕴和传承欠缺外,制造加工因为缺乏整体的集聚效应,所以在成本上不一定能做的比瑞士德国好。当然我是说高级机芯和复杂机芯的研发和加工上。我们的手表配套又是另一回事了,我国珠三角地区也是因为集聚效应,表壳表盘等加工质量基本上能赶上国外。
最后上张动图结尾,分享结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