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观察后台读者留言,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初入表坑,或想买人生第一块表的读者都是小心翼翼询问,最后不忘说一句:“,我是小白,什么都不懂……”好像买表不太懂,是一件不容易启齿的事。作为硬奢,手表的购买门槛确实比包和衣服更高——因为它的购买频率相对低,很多人害怕买错。往往这样的领域,常常会树立所谓的权威,只是互联网以我们不可预计的速度,打破了种种桎梏——一小部分人建立的规则,未必有效了。今天,兔子就给新入坑的各位,梳理简单的选表逻辑。
在早几十年,钟表领域基本确实也是“行家说了算”。即便是我自己刚入行时,第一反应也是:1,要找藏家分享故事和经验。2,要找书了解手表知识。相信这也是很多人最初的心态。但随着自己花钱买第一块表开始,我的看法就在不断修正。首先,藏家群体太小,小到不足以影响大众消费者,且他们的购买思路也难以效仿(比如古董表在一些新人眼里等同于废铜烂铁,因为他们还没接受被小圈子设定的价值)。第二,更多了解来自实践,比如亲自买表戴表,花钱时的各种比较,以表鉴友时激起的火花,可能比单纯的书本知识让人成长更快。当然,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查阅书本还是很必要的,但也不是90%的消费者会做的事所以我想,新人先抛开权威影响,买表第一原则还是,根据财力和个人需求,在品牌知名度和颜值上,找到平衡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