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名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认证:

勋章:

  • 突出贡献

    非版主或管理员表友专属,注册时间>6个月,发帖数>1000, 对论坛有突出贡献 [详情]

  • 腕表收藏家

    购表作业至少包含5个腕表品牌,需是机械表,有上手照,精华帖≥1 [详情]

  • 腕表名人

    晒表作业≥2,有上手照,精华帖≥1,回帖数≥1000,注册时间≥6个月 [详情]

  • 认证表主

    腕表之家注册会员都可以申请 [详情]

    1893 浏览 / 0 回复
    346.宝玑陀飞轮历史
    楼主
    发表于黑龙江哈尔滨 2025-7-3 19:29:39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God·Zeus 于 2025-7-3 20:20 编辑

    宝玑,陀飞轮的发明者

    2021年是制表史上最伟大的复杂功能之一——陀飞轮诞生220周年。这项精妙绝伦、复杂程度无与伦比的发明,是人类真正探索的核心,至今仍为其创始人阿伯拉罕-路易·宝玑及其品牌的声誉做出巨大贡献。

    技术发明本身就是时代的体现,很少能在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中保持其重要性。一项创新取代另一项创新,随着它们被持续进步的洪流所淹没,最终被遗忘。除了少数例外。

    陀飞轮由阿伯拉罕-路易·宝玑(1747-1823)于220年前发明,如今它对高级钟表业的重要性前所未有。陀飞轮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复杂功能之一,并在其传承者宝玑的领导下持续蓬勃发展。然而,它也被许多其他制表品牌所采用,因为宝玑于1801年获得专利,但仅仅十年就获得了专利!在整个19世纪,陀飞轮启发了其他工程师,其中包括巴内·邦尼克森(Bahne Bonniksen),他基于宝玑的观察发明了卡罗素陀飞轮。

    宝玑这项发明的魅力源于其起源:陀飞轮不仅仅是一件机械艺术品,更是对物理学精准研究的结晶,是人类探索的结晶,更是一部工业传奇的结晶。2021年,宝玑将举办各种活动,并于6月26日庆祝全新表款的发布,以此纪念其创始人的独创性以及陀飞轮这一瑰宝。1801年获得专利的日期与法国大革命后共和历法的日期相符——“九年七朔望月”,也就是我们现代日历上的6月26日。

    一个人

    陀飞轮诞生于一位早已成就一番事业的杰出人士的才华横溢之心。亚伯拉罕-路易·宝玑于1747年出生于瑞士纳沙泰尔,师从一位钟表匠。15岁时,他前往法国,在凡尔赛宫和巴黎继续学徒生涯。在当时已是世界大都市的法国首都,年轻的宝玑接受了学术教育,尤其是在马萨林学院。这为宝玑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尤其是数学和物理,这让他在当时成为一名工程师。1775年,他在西岱岛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当他提出陀飞轮的构想并向当局申请专利时,他已然踏上了漫长的职业生涯。他那款名为Perpétuelle(自动上链腕表)的腕表,先是俘获了路易十六国王和玛丽·安托瓦内特皇后的心,最终征服了凡尔赛宫廷的所有人。无数的技术创新以及对时尚简约设计的天赋,使宝玑成为享誉国际的创新者。他的名字传遍了所有主要首都,许多人开始效仿他。

    追求精准

    1793年,宝玑被迫逃离法国大革命的暴政,回到他的出生地寻求庇护。他在瑞士生活了两年,先是在日内瓦,然后是纳沙泰尔,最后来到了力洛克。这段休假时光硕果累累,他专注于学术研究,并与日内瓦和纳沙泰尔汝拉地区的瑞士制表师们进行了交流。1795年春,他回到法国后,他的各种观察为他的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宝玑重返巴黎后的五年间,品牌不断向早已国际化、全球化的客户群体推出新品。这些新品包括触觉腕表(可通过触摸读取时间)、Sympathique座钟(可重置并同步放置在其上的腕表)、Subscription腕表(极简主义设计令人叹为观止)、全新恒定动力擒纵机构,以及被称为“陀飞轮调节器”的全新装置。

    违反物理定律

    通过研究和观察,宝玑对可能影响钟表精准度的因素(尤其是影响擒纵机构的因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毫无疑问,他是当时唯一一位通过亲身体验,吸收并整合三大制表国(瑞士、法国以及英国)成就的制表师。他曾多次访问英国,并特别与约翰·阿诺德共度时光。宝玑意识到自己无法独自解决与金属膨胀和油稳定性相关的所有问题,因此他通过变通方法应对这些问题。他“补偿”了物理定律对钟表内部运作及其速率规律的影响。由于宝玑无法改变万有引力定律,他选择“驯服”其影响。

    “陀飞轮”名字的含义

    除了宝玑,还有谁能提出这样的项目?这需要扎实的科学知识和乐观的心态。正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一个被其发明者命名为“陀飞轮”的项目应运而生。“陀飞轮”一词经常被误解,其天文学含义也早已被遗忘。根据19世纪的主要词典,其中包括笛卡尔词典和《百科全书》,“陀飞轮”既指行星系统及其绕单轴旋转,又指导致行星绕太阳旋转的能量。该词的这种含义与其现代含义“剧烈旋转”或“无法控制的风暴”相去甚远。作为启蒙运动的先驱,宝玑选择了一个在模仿世界之前先观察世界的人会选择的词。在这一点上,他与18世纪的哲学家们颇为相似,他们认为制表是创造一个微观世界。事实上,很难不去想象这种机制中一个微小、整齐排列的星座,它将调节装置(游丝)和传动装置(擒纵轮和杠杆)组装在一个像行星一样不断旋转的移动框架中。

    致部长的信及档案

    1801 年,法国(已经)处于强大的官僚当局的统治之下,为了获得专利,宝玑必须克服申请文件带来的障碍,申请文件必须包含一幅水彩插图,并在前面加上一封致内政部长的信。

    公民部长

    我很荣幸地向您呈献一篇论文,其中描述了一项用于计时装置的新发明。我称之为“陀飞轮调速器”。

    通过这项发明,我成功地补偿了由调速机芯重心位置不同引起的异常。我还成功地将摩擦力分布在调速枢轴及其枢轴移动孔径的整个圆周区域。这样做是为了确保所有磨损部件的润滑即使在润滑油变稠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恒定。最后,我还消除了许多其他影响机芯精准度的误差。

    经过充分考虑所有这些优势、我所掌握的先进生产手段以及为获得这些手段而花费的大量费用,我决定要求确定发明日期的权利,从而确保对我的牺牲的补偿。


    谨致问候,
    宝玑

    14


    漫漫长路

    假设宝玑在1793年至1795年(瑞士期间)期间萌生了陀飞轮的构想,那么从他返回巴黎到1801年6月26日获得专利,陀飞轮的实现耗时六年。之后,陀飞轮的销量又花了六年时间才回升。这表明,宝玑可能低估了这种新型调速装置的难度——这也是他惯常乐观主义的体现——而且他在致内政部长的信中提到的“巨额开支”和“牺牲”并没有在1801年结束。

    换句话说,阿伯拉罕-路易·宝玑耗费了十余年时间,不仅研发出这项极其复杂的发明,更使其可靠性能得以提升。这位制表大师抓住一切机会,在1802年、1806年和1819年于巴黎举办的法国工业博览会上大力推广这项发明。他盛赞这项机制,认为它能够让钟表“无论摆放位置是直立还是倾斜,都能保持精准”。

    宝玑和他的员工深信这项发明的意义重大,因为它可以安装在不同类型的钟表中,因此在 1796 年至 1829 年间,他们继续生产了 40 只陀飞轮,另外还有 9 只从未完成,并在账簿上以注销、报废或丢失的形式出现。

    著名客户及应用

    通过对现有档案资料的深入研究,我们得以整理出一份详尽的清单,概述了每件作品的历史。清单共计35枚,其中超过一半的腕表框架每四至六分钟旋转一周,而专利中描述的框架则为每分钟旋转一周。此外,还有五件独一无二的作品:一枚Sympathique座钟及一套钟表、一个用于演示的大型模型、一枚航海天文钟以及一枚旅行钟。

    宝玑的客户中,不出所料地包括君主(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和乔治四世、西班牙国王费迪南七世)、俄罗斯贵族(耶尔莫洛夫王子、加加林王子、雷普宁王子、德米多夫王子等)以及来自波兰(波托茨基伯爵)、普鲁士(哈登贝格王子)、意大利(阿尔钦托伯爵、GB de Sommariva)、匈牙利(波德马尼茨基男爵)和葡萄牙(布里托骑士)的欧洲知名人士。

    直到最近,人们才逐渐意识到,这40枚陀飞轮中有四分之一可能用于海军——换句话说,它们被船主或水手购买,用于海上导航和计算经度。一位非洲探险家也曾将这枚腕表用于同样的目的。托马斯·布里斯班也带着他的陀飞轮抵达澳大利亚。有些陀飞轮在全球海洋上使用了长达半个世纪。其中几枚甚至属于顶尖科学家。

    显然,根据宝玑自身的分类,陀飞轮属于科学制表而非民用制表。这些买家理解并受益于该机制带来的更高精准度。


    复杂的成功

    这些陀飞轮腕表配备金质或银质表壳,堪称艺术杰作,其美学设计与其精湛的技术工艺相得益彰。尽管它们最初被视为纯粹的科学杰作,却被赋予了精致的工艺。陀飞轮表盘堪称宝玑历史上最精美的表盘之一。完美的可读性——宝玑腕表的标志性特征——以及以金、银或珐琅工艺点缀的表盘,更增强了其功能性:恒定秒针、秒针点播、动力储存,有时甚至还有温度计……每件作品都独一无二。陀飞轮装置可适配多种类型的擒纵机构和腕表。

    另一方面,生产进度却非常缓慢。1802年,专利获得后,宝玑开始着手研发六款陀飞轮腕表。每款腕表的制作周期都在五到十年之间。1809年,宝玑乘着业务蒸蒸日上之势,希望在圣彼得堡开设分公司也能为他打开俄罗斯市场,于是开始生产15款全新陀飞轮腕表,其中一半在1814年之后完成。航海陀飞轮天文台表将保持独一无二,正如旅行钟——原系列的最后一款陀飞轮腕表一样。这些腕表的制作充满挑战,精细调校耗时漫长,而能够制造它们的技艺却十分稀缺。

    陀飞轮虽然满足了宝玑的追随者,却未能为其创造者带来合理的经济回报。真正的经济回报则截然不同,源于宝玑毕生追求的是对时计功能的提升。最终,这引领他走向简约!

    陀飞轮,制表界的流星,启蒙思想孕育的辉煌创意,虽然黯淡了,但它从未彻底消失。它尚未走到尽头。



    令人崇敬和鼓舞人心的遗产

    陀飞轮是辉煌历史的珍贵见证,自其发明之日起便一直吸引着收藏家、历史学家和制表业巨头的目光,从英国国王乔治四世到大卫·萨洛蒙爵士,从乔治·丹尼尔斯到尼古拉斯·G·海耶克,无不如此。目前,已有十二件陀飞轮现藏于各大博物馆:三件藏于宝玑博物馆,五件藏于大英博物馆及英国其他博物馆,其余藏品则分别位于意大利、耶路撒冷和纽约。另有十五件现藏于私人收藏家手中,近年来,还有两件在拍卖会上被拍出。总计40件陀飞轮原件中,近30件得以流传,这一比例足以证明其对陀飞轮的珍爱。



    快速复苏

    宝玑不仅精心保存了创始人的杰作,还打造了一系列全新陀飞轮怀表,并在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间持续销售。然而,只有少数业内人士知晓此事。

    陀飞轮的复兴来得如此迅速,却又出乎意料。尽管这项由阿伯拉罕-路易·宝玑设计的发明最初是为通常直立佩戴的怀表设计的,但它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卷土重来,出现在尺寸更小、对地心引力影响更小的腕表表壳上。多么讽刺啊!自此以后,陀飞轮的辉煌势不可挡,年复一年地蓬勃发展。如今,陀飞轮的主要优势已不再在于提升精准度。相反,开明的业余爱好者可以欣赏这项辉煌发明的魅力,欣赏人类历史的篇章,欣赏革命性过程(名副其实)令人安心的规律性,220年后,它仍在继续见证人类精神的进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按Ctrl+Enter发表

    分享到 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