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梦影独依 于 2016-1-12 11:22 编辑
手表的止秒功能,是指当拔出表把到拨针档位时秒针运行会停止,现在很多大三针的手表都有这个功能。早期手表还有一种形式,是当拔出表把后,秒针不立即停走,而是最终停到12点盘符位置上,因此严格的讲它应该算“12点停秒”功能,很明显无论是止秒还是停秒都是为了去校对秒针。
从结构上看,很多手表机芯都是采用个貌似V型的钢质镀金的簧,V型簧的一端在离合轮的凹槽内,它的移动由表的离合轮来控制;当表把向外拔出时,离合轮向左移动,带动V型簧使它的另一端接触到摆轮的轮缘,从而使摆轮停止旋转。(见照片)1、离合轮(躺轮) 2、V型簧 3、V型簧的止摆的端 某些名牌大表的止秒结构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它们偏要搞的特殊和复杂些,(V型簧算是最简单的结构,以ETA机芯最常见)但是异曲同工同样是用簧类的零件来止住摆轮。顺便说一下,二针或小秒针的手表很少发现有带止秒功能的。 除了用止摆簧的结构外,还有的是止住秒轮片,比如早期的罗马 MST 522机芯,而比较少见的“12点停秒”功能,是在秒轮下面装有个凸型桃轮,它起定位作用,把出表把的时候,秒针还继续走动,最终停到12点刻度上。表面看来止秒的作用应该是能更精细的校正表的指针,把它调整到秒的指示精度。但其实它还有另外的作用: (1)拥有减少磨损的作用 当拨针的时候,通过分轮的摩擦将会对手表机芯的轮系会产生一个附加的力矩,而且比正常走时发条传输过来的力矩大多,这个大小程度要看分轮的松紧度,(既小中心轮(分轮)的摩擦配合程度)。如果拨针时的附加力矩和手表正常走时的方向相反,秒针就会停止或倒退;如果和表正常走时的方向一致,手表摆轮的摆幅就会加大,甚至产生“击摆”的现象,使手表在短时间内迅速走快,在手表最关键的部件,擒纵轮和擒纵叉,擒纵叉和摆轮圆盘之间发生剧烈的摩擦和碰撞,磨损瞬间加剧,而手表的止秒功能则能有效防止了这个情况出现。 (2)对于石英手表它还有节电的作用 石英手表的止秒功能则另有一层意思,首先是节电,(特别是对于三针的石英手表)因为石英表的功耗60%都消耗在步进马达上,石英表节电状态下马达不工作,其中它的止秒簧有2个端头,一端在表把拔出时止住秒轮的轮片,另一端接触到电路的一个触点上,使电路不向步进马达发出驱动脉冲。另一个是防止产生“飞轮”的现象,所谓“飞轮”是在拨针的时候,拨针附加力矩有可能使石英表的传动轮系出现高速飞转,其结果导致步进马达变成个小发电机,这样对IC电路的安全不好。 所以建议大家都购买带有止秒功能的手表,原因就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