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新人
 
|
109660
浏览
/
69
回复
今天来聊聊宝玑的历史
看见最近大家在争论宝玑到底重不重视营销这个话题,我看了也是笑了要真的扒历史的话,如果不是斯沃琪集团营销的好,断代的宝玑也不会有今天。简单来说,宝玑先生死后,几经易手,从布郎家族到尚美巴黎,尚美巴黎破产后,又被卖给了中东土豪,Investcorp,如果不是斯沃琪集团的大力营销,宝玑也不会有今天.对于腕表品牌来说,断代意味着苟延残喘,销声匿迹甚至彻底死亡。Swatch集团收购宝玑之前,历史上宝玑品牌有着几个重大的历史变革。1880年,转而研究电气学的宝玑后人将品牌交给首席制表师Edward Brown打理,直到1970年宝玑品牌都属于布朗家族。实际上,家族更迭本身对于钟表品牌来说并非天大的事,在布朗家族的管理下宝玑品牌亦有佳作出品。温斯顿丘吉尔爵士的双追三问怀表制作精良且现在还可很好地运行,可谓宝玑在那一时期的代表作。2011年5月16日于佳士得拍出423000瑞士法郎的No.2516月相万年历腕表产于1929年,因此被视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非怀改腕)万年历腕表,由此可见宝玑品牌在当时依然掌握着顶级的制表技术。虽然老海耶克对Type XX系列腕表嗤之以鼻,但这历史上为法国空军打造的腕表如今在海外也有着一定数量的拥趸。然而布朗家族的经营的确直接造成了宝玑的断代。翻看这一段历史时期的宝玑作品,你会发现它们与同时期的怀/腕表呈现风格上的严重同质化。Edward Brown可能是一位技术精湛的制表师,但并不是一位优秀的发明家也不是优秀的艺术家。布朗家族管理下的宝玑,既没有坚守宝玑大师的制表风格,也没有创造出新的的盘面针设计来引领市场,正是这样的策略使得品牌形象逐渐变得不再清晰。石英危机爆发的前夕,布朗家族的经营出现问题,糟糕的市场表现,品牌定位模糊,高级制表停滞,宝玑品牌已是风雨飘摇。当70年代的石英革命席卷而来,苟延残喘的宝玑品牌直接被来自东方的海啸卷入深渊,宝玑品牌真正意义的断代了。然而1987年,还未等Daniel Roth大师带领品牌重塑辉煌,背后的Chaumet就因财务问题破产。随后InvestCorp接手,Daniel Roth大师也离开了宝玑去独自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再到90年代将品牌交给宝格丽,自己回到了起点,在工作室里坚持用手绘图纸而非CAD等计算机软件设计机芯表壳并手工制作腕表。Daniel Roth大师的努力不仅将宝玑大师消失在品牌历史中的艺术风格这一伟大遗产带回给了宝玑品牌,也将工坊时代高制表师们的工匠精神注入了自己的骨髓。而InvestCorp集团作为一家以房地产为主的投资公司并没有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宝玑身上,但也没有破坏Daniel Roth大师之前重建的设计风格。1991年推出的300套Subscription Set 怀腕对表很好地延续了此前的设计元素,因此在拍卖会上的成绩也不错。在被收购的前一年——1998年,尚在InvestCorp旗下的宝玑举办了腕表设计大赛,当然这场比赛的最大赢家是陀飞轮女王Carole Forestier-Kasapi和雅典。对于现代宝玑这被忽视的30年,我们很难对它下一个定论。这段时期的现代宝玑比之过去依旧是相对沉寂的,对于品牌来说也依旧是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主要体现在被“中东土豪”收购这一点上),但品牌在这段时期内重塑了设计风格并安然度过石英危机不至彻底死亡,甚至比起石英危机前夕来说已是复兴了许多,所以我认为将所有黑锅都让“中东土豪”InvestCorp和Chaumet背并完全无视两者的功劳和苦劳是有失公允的。对石英危机到被Swatch集团收购这几十年历史,现在的宝玑市场部自然是能省则省,一笔带过:1970年,Chaumet尚美巴黎从布朗家族手里收购了宝玑品牌;1987年,品牌又再次易手到被称为“中东土豪”的InvestCorp手中(实际上巴林土豪们是直接把整个破产的Chaumet都收购了)。以上就是Swatch集团愿意透露的品牌历史了,至于石英危机前后大量采购廉价表壳装石英机芯或低端机械机芯打上宝玑的名字卖到世界各地的事更是打死也不会提。在不少的博客中,现代宝玑(Modern Breguet)这一概念正是用来描述1970年被尚美巴黎收购后的宝玑。Chaumet旗下的18年虽然老海耶克和小海耶克都不愿多说,在下却认为Chaumet对宝玑品牌并非没有正面贡献。Chaumet兄弟虽然不一定懂高级制表,但顶级珠宝品牌的掌门人必然不是不懂美学与艺术之辈,他们知道宝玑作为一个古老的制表品牌应该走什么样的风格,于是找来了当时还是个毛头小子的Daniel Roth大师,展开了品牌的古典宝玑风格复兴计划。当时的Chaumet兄弟全力支持Daniel Roth并与他直接对话,只为一个目标,那就是从宝玑的历史,宝玑的作品里挖掘出宝贵的遗产,重建宝玑大师的古典风格,在新的作品里重现品牌昔日的荣光。于是Daniel Roth一边作为钟表师在学校进修技艺,一边作为设计师研究宝玑大师的作品,将现存的怀表分解为设计元素并经过修改构建出风格与过去一致的全新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