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391
浏览
/
61
回复
“从无到有”浅岡肇对传统制表技术的影响
楼主
发表于吉林长春 2019-6-15 19:14:18
[来自iPhone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浅岡肇(Hajime Asaoka)来自日本东京的独立制表师。自东京大学“艺术与职业前景推动”与“图形工程设计”专业毕业。(说白了就是服装设计)
据其本人介绍,其家族是都是做服装设计的,因为偶然看到了发明欧米茄同轴擒纵大神George Daniels的一本书《A Master Watchmaker & His Art》后,对钟表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制作其第一只腕表。
他的第一只腕表的名字叫(律波)海啸。
(该表制作时间为2010~2013年)
作为一个“门外汉”,浅岡肇从服装设计到制表,短短三年时间里就完成了他的第一只腕表作品,其能力可见一斑。
接着,就是他的重头戏,Project T系列产品。

(Project T Tourbillon 陀飞轮腕表,由艺术大师村上隆参与设计)
为什么说这个系列作品是重头戏呢,我先卖个关子。
大家知道,当今世上存有的所有机械手表都可以看到Jewellery 宝石,即红宝石,很多品牌都以其宝石数量和宝石质量为傲。但在此系列中,是没有任何宝石的,也就是“0”宝石。
看到这里,大家会不会觉得这就是很差的一只表呢?答案是否定的。
浅岡肇利用了13个钢滚珠轴承代替了传统红宝石轴承,其中滚珠轴承与夹板零件是由日本两家精密零件公司研制的。(OSG Corporation 与 YUKI Precision)
(此外,只在JLC的大复杂机芯Hybris Mechanica 11内看到过滚珠轴承的应用。)
这种滚珠轴承可以避免红宝石轴眼因长时间没有保养而产生的磨损,而且,红宝石轴眼在高倍放大镜下其实不会和每一个零件轴相匹配,红宝石轴眼都细微大于零件轴,很多零件在红宝石轴眼中旋转的时候都会在里面左右跳,这也是机械手表会有“位差”的原因之一。
但这种滚珠轴承的制作难度极其大,据浅岡肇本人介绍,该轴承次品率在75%以上,因为轴承中的小圆珠太小,在制作小圆珠的时候要保证它是一个完整的球型是很难的事情。
(每一只Project T Tourbillon 机芯上都有三个合作者的名字)
另外,此款腕表的夹板采用钛合金制作,钛合金因为材质过硬,用普通工具打磨会消耗一定量的磨具与刀具。但浅岡肇先生还是在它的夹板上做了日内瓦波纹。
在精细度极高的滚珠轴承和稳定度更高的钛合金夹板的应用下,此款腕表的误差可以达到年误差10秒以内的水平。

那么这种滚珠轴承的应用成功解决了位差与减小了误差,会不会就是腕表历史自“石英危机”以来又一次从无到有的发明呢?
可惜,现在还未见分晓,就连浅岡肇的腕表也鲜有人知,而和其同年参加巴塞尔表展的俄罗斯制表师康斯坦丁·切金(Konstantin Chaykin)的作品Joker Automaton却因其独特风格被人熟知。

但无论与否,浅岡肇的滚珠轴承与Seiko的Spring Drive都是影响了传统制表的工艺的,这些技术到底能不能真正的普及,那么就请各位表友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