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4

主题

20

帖子

250

积分

实习新人

Rank: 3Rank: 3

    2580 浏览 / 0 回复
    手表把头(表冠)几种常见的防水结构
    楼主
    发表于广东 2020-4-30 22:11:39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八爪鱼Octopus 于 2020-4-30 22:29 编辑

    把头又叫表冠(Crown),把头虽然只是配角,但在腕表的功能上必不可缺,在设计上也经常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作为腕表外部一个需要活动又和内部结构相连的配件,把头的防水性能直接影响到腕表整体防水性能。
    腕表整体的防水结构和性能论坛已经有贴说得很详细了,在此就不展开啰嗦了,本人多年一直从事成表相关工作,现就自己了解到的作个分享。

    最简单的是单防水圈结构,把头内藏一粒防水圈,外部一个钢片铆镶盖住,整体与啤入表壳中的巴管配合。
    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将防水圈的位置放在巴管上,在巴管内壁内勾一个容纳防水圈的坑位,但这种结构会增加一定的生产成本,而且由于防水圈容纳的空间更小,造成接触面更少,防水性能会差于前一种方式,所以并不常见。

    单防水圈结构通过调整配合尺寸,防水圈材质和规格,以及工艺,能做到1-3ATM防水功能。



    防水圈的材质一般为硅胶材质,把头需要拉拔和旋转,防水圈的弹性尺寸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太松了防水不好,太紧了影响功能。
    要提升把头的防水性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防水圈数量,根据两个防圈的位置,有三种防水结构:内双防水圈把头、外双防水圈把头、内外双防水结构。
    这三种结构都可以做到3-10ATM防水功能,其中以内外双防水结构性能最好。
    双防水结构装巴芯延伸出来,形状像字母“T”,把的行业又称这种把头为“T的”


    还有就是大家熟悉的旋入式(锁把式)表冠。
    旋入式把头防水能力至少可达10ATM(100米)以上,巴管内部可以设置放入两个防水圈,最关键的是把头的底部与巴管接触的缝隙放入了一个环形的平面防水圈,把头旋入后顶住防水圈,达到极强的防水性能。
    即使在把头旋出调时或上链时,因有巴管内防水圈的作用,也能有1-3ATM的防性能。




    多少年没画过,图画得生疏了,即使找朋友要的生产图改,也有点难看,毕竟不是专业绘图出身,表友们理解一下了。
    以上为自己经验心得,有不对的地方欢迎表友们交流指正,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分享到 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