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表友
  
- 认证:

勋章:
认证表主
腕表之家注册会员都可以申请 [详情]
◆
◇
|
56275
浏览
/
21
回复
「真芯话」卡地亚的沉睡巨人 - CPCP
欢迎来到真芯话, 一个深入探讨钟表行业内幕的专栏。今天带给大家的话题是卡地亚的沉睡巨人 - CPCP 系列
当Cartier 这个品牌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 你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他们的首饰,珠宝,还是蓝气球? 毋庸置疑,Cartier 这个品牌的效应和名气的确是所有奢侈品品牌里最具辨识度之一。作为Richemont 历峰集团的龙头老大, 其影响力也是非常大。 但是很多人对于Cartier 的认知,特别是他们的钟表作品,还是都停留在蓝气球,坦克,Santos等等的大部分以简单,低成本,批量生产的机芯和换汤不换药的设计。 的确, 现在在专柜或者专卖店能买到的Cartier腕表大部分还是处于这种级别阶段(不过有一说一,最近出的超薄山度士和坦克系列,虽然是在炒冷饭,但是作为复刻而言,是值得点赞的)但是其实曾几何时, Cartier的腕表系列里也出现过一些令人佩服的设计和系列,而CPCP就是最值得研究的系列之一。 那么来一起扒一下这个系列里我最喜欢的一个型号, The Tortue Monopoussoirs 单键计时。
Cartier 的CPCP (全称 Collection Privée Cartier Paris ) 系列诞生与1998年直到2008。卡地亚无论是设计,审美还是制表历史启示一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但是随着70年代石英风暴的打击让整个瑞士制表业有着360度的改变, Cartier也一直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出路。 除了有高级珠宝品牌的背书外, 他们也对自己的制表历史有着念念不忘的情怀。 而在20世纪初, 收藏古董卡地亚腕表的收藏家群体也非常非常大小众。 所以为了重新树立Cartier制表设计的地位, 在1998年决定推出CPCP这个系列, 把一些非常经典的古董Cartier设计语言从新灌输到当代腕表里。 而在众多的型号中, 最具收藏特征和戏剧化的,莫过于酒桶形单键计时这个款式了。
在90年代初期, Cartier当时并不具备自产机芯的能力,所以会经常向集团内的品牌像伯爵,积家,或者当时比较出名的机芯供应商像Frederique Piguet ( 许多AP的早期皇家橡树计时都是采用他们家的机芯),GP,APRP Renaud & Papi 等等采购机芯。Cartier当时也只能依赖其他品牌去为CPCP系列创造一系列高质量机芯。 大部分的CPCP系列手表设计都比卡地亚常规表壳的设计要大,而这些代工的机芯也可以通过背透观赏,在那个年代而言相对比较不一样。 CPCP当时没有完全起飞也是因为产量非常低,而卡地亚全球的零售商太多。 有一部分的系列只限量100枚,而没有限量发售的款式产量也只在200-250枚左右。 这也是为什么在当今二级市场非常少有和罕见。CPCP系列对于卡地亚的品牌而言是很值得欣赏的,当时推出的时候也颇受欢迎。不过卡地亚当时面临的两个重要原因不得不改变这个系列的命运。 第一,全自产机芯的需求和重要性越来越大,第二,CPCP系列的腕表需要按质按量完成有很大阻碍。 机芯是从第三方提供, 表壳是从其他设计师提供, 其他零件譬如表针,水晶表蒙等等也是由不同的供应商组成而来。所以可想而知, 这些重要元素不能按时按量提供给卡地亚的话,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CPCP系列里所有的零件都来自不同的厂家甚至不同的地点完成组装,这个流水线变得非常复杂。 要得到完全系统化的控制唯一的办法是所有生产线必须在同一屋檐下。 自从CPCP 1998 - 2008 年这10年来, 卡地亚在保证出品时间上经历了许多困难, 有很多作品都未能按时完成。所以除了独立自产机芯在当时越来越重要以外, 卡地亚也意识到在当下高端腕表行业里能够成功,就必须花时间和精力在零件设计和研发当中。
回到这款单键计时机芯的故事,当时的FP Journe在巴黎拥有自己的工作室, 他和Denis Flageollet (De Bethune 的创始人)见过几次面后就一拍即合,决定创立自己的钟表设计工作坊, 而 FP Journe 想Denis 作为他的技术支持。 后来Vianney Halter 也加入到团队里, 一起创立了THA(Techniques Horlogères Appliquées)。 当时三位天才独立制表大师为包括宝玑在内的大品牌,共同创作了许多重要的超复杂机芯。在创作这款单键计时机芯的时候,其实他们已经和卡地亚合作,一起设计了许多悬浮显示的钟和腕表,不过卡地亚品牌内的产品设计团队对于他们品牌自己的设计历史并不是非常了解, 所以THA就提议把酒桶形的单键计时作为复刻从新设计(随后同样的机芯也放在了坦克系列里)。 沿用着1920年代的经典艺术设计,很多细节都是无处不在。比较受欢迎的版本是18K白金酒桶外壳的设计,白色的圈度设计表盘,蓝色漆印刷的罗马数字和“Cartier Paris" 在六点钟方向的印记。 表盘中央的玫瑰图案,手表背后的雕刻细节等等。这些都是收藏家们喜欢欣赏的细节。 在2002 年,Denis 之后离开了THA 创立了现在De Bethune, 也沿用了这块045MC 机芯的原理设计了DB8 这个型号。可想而已当时他们对于自己设计的机芯是非常有信心的。 而据统计, 酒桶形的单键计时当时的产量每年不超过200枚, 总产量是大概在2000枚以内的数量,可想而知是非常少缺的。
在近些年来, 收藏家的圈子和收藏范围越来越成熟。经典,有重要意义和地位的设计永远都会受到真正收藏家的追捧。 而在拍卖市场或者二级市场而言, 最明显的现象是很多收藏家慢慢开始对非主流品牌的小众系列下手。古董/中古卡地亚是其中一个成绩最明显的品牌之一。 收藏家们慢慢的在各种渠道对经典设计的卡地亚下手, 把最值得收藏,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型号都不放过。 同时也吸引了很多其他收藏圈层的玩家,随着他们慢慢对腕表设计里以Art Deco元素为主的认知和欣赏角度而言, 也非常的具有吸引力。
2006 年,苏富比香港拍卖,估价7万-9万港币
2019年,富艺斯成交价约13万RMB
当今Chrono24上同款的价格,在47.3万人民币
当大部分普通玩家或者从业钟表买卖的商家都一如既往的专注在市场波动所浮现的,具有“价值”的手表款式,其实有经验的收藏家早就放弃了那些随手可得的型号和品牌, 反而更加专注在具有收藏价值的收藏品中,哪怕品牌或者作品再小众,也不会忘掉收藏家应有的审美和初心。 而越来越多普通玩家通过交流和学习, 慢慢的变成进阶级别的收藏家,那么这些所谓的小众收藏品再也不会是新闻, 因为受众群体会越来越多,而媒体和市场的推广也会非常自然的越来越广泛和普及, 从而在二级市场或者拍卖会上,这些本来小众的珍品也会拍出好的价格。这一个流程下来, 就会有海市蜃楼般的效应,朋友圈或者社交媒体上也会为这些本来就不起眼的藏品套上 “起飞! ” “涨价” “新风口” “升值”等等的标签。 所以其实说, 真正的“升”的价值不是手表本身, 是买家是否愿意去花自己的时间学习后, 再花自己的钱去为热爱和认知买单。 而不是只知道张口闭口的爆款,二级市场价值, 能卖多少钱等等。 很多人问我, 下一个“风口”是什么, 但是我总觉得,当你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 大部分时间你已经只能看到“风口”的尾声。 因为从一个多年的专家和真正的狂热爱好者而言, 我只喜欢去唤醒我心目中的Sleeping Giant,沉睡中的巨人。Cartier 的单键计时就是总多巨人之一,所以非常高兴能够在收藏的系列里看见他的身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