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23
浏览
/
0
回复
一招教你辨别品牌价值(一)转载
看到一篇有技术含量的好文,因为最近有计划入手一块土豆在本论坛混的时间比较多,也感受到了本坛的表友也都很朴实友好因此发在这里分享。论坛发帖字数有限制因此会分几个帖子。
自我17年进入钟表行业,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万国、欧米茄是奢华级品牌,价格这么高,而天梭、美度则是轻奢级别,腕表级别界定的依据是什么?是价格吗?表友们有跟我一样不明白的吗?我相信,通过搜集资料去了解一个品牌,你能知道他们表面上的价值观以及制作能力,很难透过品牌市场营销的烟雾弹,了解到他们真正的底细。于是,我尝试去找一种客观的标准来具现化各个奢侈腕表品牌的市场价值。相比腕表本身,我更喜欢去了解腕表的制表过程,偶有所得,我决定使用每只手表制造所需要的工时,作为评判标准值。客观衡量标准:每只手表的制表工时在我去年对朗格的Saxonia Thin 的测评中,我使用了“每个制表师生产的手表数量”这一指标来说明朗格的经济效益。这一指标并不完美,但它简单且可量化,最重要的是,这些信息可以从品牌的公开信息中获得。依此更进一步,我统计了瑞士、德国、日本三个国家的工作时间数据,来计算 50 多个奢侈腕表品牌每只手表大概的最大制表工时数。
如何理解制表工时制表工时数指标不是制表师在每只手表上花费的小时数。相反,它是一个品牌制表师在每只手表上可能花费的理论上的最大小时数。这个工作速率可以被视为每只手表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获得的人工参与量的简单代表值。例如,腕表制造商Ferdinand Berthoud 理论上在每只手表上投入多达 643 个制表工时,这已经是行业天花板级别了;实际上制表师花在每只手表工时相对会少一些,考虑到该品牌的每只手表都会单独进行超过 100 小时的手工修饰,每只表643工时的数据可信度很高。
制表业的最高水平,这15个品牌每年每位员工生产的手表不到5块,平均每块手表的制表时间为834小时。钟表发烧友们通常将这一级别的品牌称为“独立制表品牌”。“独立制表品牌”原指不借助外在力量制作出一款手表,即纯手工设计、制作,但后来我们将不属于三大钟表集团:LVMH、历峰集团、Swatch的品牌称为独立制表品牌。排名靠后的一些品牌没有完全使用手工制作,比如说构想使用的CAD软件,生产较大的组件如主板和桥使用数控车床、电镀侵蚀和其他现代工业方法,但为了方便归类,我们姑且称这些品牌为“手工制作”品牌。这一级别的手表制作需要使用高超的手工技艺,其产量受到限制,每一块都是限量款。 15 个品牌每年生产的手表总数加起来不到 500 只(劳力士每天生产2000多只手表)。
那是什么使得这些品牌超越了行业其他公司呢?原因在于他们的齿轮配件通常使用老式手动车床生产以及全手工制作的表盘,就精加工和复杂性而言,黑色抛光钢和内角是基础标配,更重要的是奇特的复杂性(如remontoir上弦的方式)和非比寻常的擒纵机构。由于年产量低,这些品牌基本上只生产一两种机芯和型号。Greubel Forsey例外,它的规模(约 115 人)可以同时生产几种不同型号和复杂功能腕表,包括万年历、三问报时和世界时腕表。半手工制表:100-299接下来的这些品牌,平均每名员工每年生产 6-20 块手表,每块手表最多可投入 100-299 个制表工时。这一级别在商业效应和品牌文化建设方面的佼佼者是 A. Lange & Söhne朗格 和 F.P. Journe。在这个级别上,手表会进行华丽的手工修饰;黑色抛光钢很常见,有角度较小的内角。在拥有一系列不同复杂功能(计时码表、陀飞轮、三问报时、万年历和世界计时器)的品牌中,Lange和Journe是最具工艺性的,每只手表的制表时间分别高达212小时和264小时。
眼尖的读者可能已经看到了,在这一级别中出现了万宝龙的身影,是不是很惊讶,这只是该品牌在维莱尔 (Villeret) 的 Minerva 工厂生产的高端系列,该工厂旨在为每只手表提供高达 196 个制表工时,嗯......万宝龙的主营系列每只手表的制表工时可能不超过三个。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