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Momo
这又是一篇谈雪茄和感受的文章,这个话题每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触、新的体悟、新的心得,所以总觉得之前说的似乎没说够、没说完、没说好,也就是说,总觉得还有说不完的话,不知道抽雪茄的各位有没有相似的感觉呢?
首先,每经过一段时间,都会抽到之前没抽过的雪茄,比如说新推出的,每年古巴都会推出大量的新品,尝鲜自然是雪茄迷的一大乐趣,没尝过一次鲜,自然就会有新的体会和感触,不论好还是不好,都在灵魂中的雪茄书架上多了一本回忆,而笔者则喜欢把这样的感受形成实实在在的文字记录下来,也算是给自己写一份雪茄的记忆。这次笔者尝的鲜是一款常规货,2015年的出品,说实在的, 感觉2015年似乎比不上2014年,现在尝到的几款2015年出的量产货感觉味道都不如2014年时抽到的同款,不知道是不是古巴的气候不是特别理想,还是说古巴人产量增加了,所以东西做得稍微粗糙了些,毕竟感觉流入中国市场的量似乎有了明显的增加,但也可能其他地方的消费量有所减少吧。古巴人有没有被中国人教聪明了呢?这个就算现在没有,迟早也会有的吧。
然后,就算是相同一盒雪茄,不同时候拿出来抽,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味道差别,但这种差别多数时候是十分微妙的,是一种应该更主观的感受的差别,比如自己的工作、家庭或者身心状况发生的微妙变化,甚至大经济环境的变化可能都会影响到你抽雪茄的味道。经常产生这种新感触的往往是在旅行的时候,出门带的烟一般存放在便携的雪茄盒中,这对雪茄的状况本身就有一点影响,但在异国他乡抽着家里常抽的烟的时候,就算客观来说味道不怎么样,都会稍微有点点思乡的感觉,但也会有对雪茄的新感触,一般都觉得味道变好了,不知道读者您会不会有一样的感触呢?
还有,就是新朋友的加入和老朋友的变化,之前笔者在其他文章中就提到过自己抽和与朋友抽,一般和朋友抽感觉更好,如果是有新朋友一起,往往也会有新体悟,不过这都会跟这位新朋友有点关系,如果是位美女,我想大家都会猜到笔者的感觉是变好还是变坏了吧。至于抽完雪茄之后的故事笔者就不交代咯。
最后,就是比较抽象的个人境界的变化,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过,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刚开始抽雪茄,可能不少人会觉得就是比较浓郁的香烟罢了,很难会有更多的意义产生。功利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对于抽雪茄,这个阶段可能更多关注价格,贵的就是好的,但天天抽限量版最后可能也就变成了个人化的量产货了,而且太想着每一口的价钱,烟可能就变成了配角。道德境界: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这种时候往往对应和朋友一起抽的时候的感受,配合着不同的环境抽不同的烟,渐渐可能就觉得这个时候抽这个就合适了。天地境界: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境界的变化,自然就会大大提升抽雪茄的心得,而这个就像是同一片天,境界变化了,看着的感受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了。说一句逼着自己都似懂非懂的话,就是烟人合一,抽着抽着就觉得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不过大概是尼古丁的作用吧。
说一个题外话,冯友兰先生的名字竟然和一个广东烟庄有关。冯友兰烟庄为民国时期私人企业。创办于1944年。业主冯吉常,广东省鹤山龙口湴蓼乡人。厂址设于沙坪镇永安路。经营以加工、生产及销售烟丝(红烟)为主,生产设备简陋,是以人工操作的手摇或脚踏切烟机加工生产烟丝,再用人工进行包装。1946年,有工人25 名,年产烟丝60吨。其产品凤凰牌烟丝,市场十分俏销,是鹤山较有名气的烟庄之一。不过笔者没有找到冯吉常先生和冯友兰先生的具体关系,我猜或者可能就是境界上有点关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