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2#
发表于重庆 2019-12-8 19:32:15
[来自iPhone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马桶圈上的GG 发表于 2019-08-29 23:59 
事实上这个数据很难精确获得,但如果长泡圈子,大体感受是有的,限于篇幅,这部分没有罗列一些论据,但论及具体品牌,我在部分回帖中其实和大家讨论了。
我谈的这些概念,其实很多表友比较认可,但也没办法有一个排名能让所有人认可,故而欢迎不同的意见。
不过具体到朗格,其实很多国内表友比较高估了。这个品牌在欧美的售价和折扣,其实有点超出大家理解的下限。甚至有些未在亚洲市场上市的款型,出人意料的价低(国内近似款公价半价内水平)。至于二级市场,也只能呵呵了。但这个品牌我还是放在了A-区间,欲知详情,请继续把正文往后读下去。😋
很多表友不太理解二级市场的意义,这个没有办法强求,但如果过手几十只以上的表,或者沉浸表圈十年,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我所评价的品牌,我全都消费过,多数品牌碰过三只以上的表款,不是无来由的随便乱扒。很多品牌,很多表款确实名不副实,掀开遮羞布让大家看看,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评分体系,我所设计的架构是根据我的理解来的,当然大家也可以提出其他的模型作为参考。根据我的思路,表的等级就是根据价格分档的,但不是公价,而是公允价值,我设计为参考二级市场调节系数的一级市场价格。如果腕表就是男人的手镯,那么逼格高不高,全看价格值不值,以及大家认为值不值。除此以外,历史也好,市场也好,机芯技术也好,壳型款式也好,都只是这个逼格能否卖出去的调节指标,不可能有大家看的那么高的权重。所以我认为多个参数累积,可以影响一个小档,但没理由跨越几大档,核心参数仍然要是价格定位。既然卖的就是逼格,那么就是检验这个逼格卖不卖得掉嘛。事实上几百年的腕表市场也说明这个问题,如果机芯很重要,那么积家为啥就从来没进去第一梯队?应该比二十年前还没完全自产的pp要好吧?如果断了代的历史管用,那么随便一个机芯厂收一个倒闭品牌就能塑造一个经典,可为啥二宝发展的不那么快速,而朗格之流甚至活得比较艰难?事实上,如果用更长的历史眼光看待腕表市场,海耶克们在80年代以后给我们塑造的市场,其实不过是讲了一个大家更愿意相信的故事而已。 二宝复活不过20多年,能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还不能算迅速?硅游丝这个东西就是斯沃琪(宝玑出面)、PP、劳三家搞起来的,可见另外两家对宝玑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