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名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认证:

勋章:

  • 突出贡献

    非版主或管理员表友专属,注册时间>6个月,发帖数>1000, 对论坛有突出贡献 [详情]

  • 腕表收藏家

    购表作业至少包含5个腕表品牌,需是机械表,有上手照,精华帖≥1 [详情]

  • 腕表名人

    晒表作业≥2,有上手照,精华帖≥1,回帖数≥1000,注册时间≥6个月 [详情]

  • 认证表主

    腕表之家注册会员都可以申请 [详情]

    4499 浏览 / 6 回复
    362.宝玑历史(二)
    楼主
    发表于黑龙江 3 天前 [来自Android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God·Zeus 于 2025-07-21 08:53 编辑

    1870 - 1970
    阿伯拉罕-路易·宝玑(Abraham-LouisBreguet)先生的后继者对制表的兴趣日益减淡,转而开拓电力、科学精密仪器及航空等行业领域。1870年,第三代继承人路易-克莱芒·宝玑将制表分支出售给工坊主管爱德华·布朗(EdwardBrown)。布朗家族深知宝玑及其遗产的历史意义,在之后的一个世纪引领品牌继续发展。虽然曾面临重重困难、多次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布朗家族始终坚定不移地维持经营业务,恪守宝玑传统。
    1870
    宝玑将品牌出售给制表工坊主管爱德华·布朗(Edward Brown)
    在创立近一百年后,这家制表企业不再由宝玑家族执掌,并迁出了其诞生地——巴黎钟表堤岸。布朗家族接管宝玑,并在之后百年中令宝玑焕发勃勃生机。宝玑在布朗家族传承三代,历经四位掌门人管理。

    1890
    马尔伯勒(Marlborough)公爵购买一枚宝玑时计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Churchill)爵士的叔父购买了一枚配有三问报时功能和追针计时功能的非凡时计,随后又将其赠送给自己名声显赫的子侄。

    1901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Churchill)爵士首次将腕表送至宝玑处维修保养
    温斯顿·丘吉尔爵士终身都是宝玑的主顾,曾多次购买宝玑时计,并曾将终身佩戴的一款编号为No.765的宝玑时计送至宝玑处维修保养。

    温斯顿•邱吉尔终身都是宝玑的主顾。他曾在1928年亲临宝玑选购一块腕表;但他终身只佩戴一款编号为765 的宝玑时计。他经常将这块腕表送至宝玑处维修保养,这款配有三问报时功能和飞返秒针的非凡时计由马尔伯勒公爵(duke of Marlborough)于1890年购买。

    1903
    阿图尔·鲁宾斯坦(ArthurRubinstein)将时计送至宝玑处维修保养
    这位著名钢琴师从1822年起拥有的这枚时计,原本属于舍尔巴托夫王子(PrinceScherbatoff)。
    堪称本世纪最杰出的钢琴家阿瑟•鲁宾斯坦(Arthur Rubinstein)在途经巴黎时,都会光顾宝玑钟表店。他本人收藏了一些宝玑作品。他所佩戴的编号为1682的腕表带有日期和温度计功能,因具有极为罕见的椭圆形外壳而显得与众不同。此表还有一段有趣的轶事。事实上,它的表壳是宝玑在1822年为一位俄国贵族帕宁伯爵(Count Panin)制作的“仿表”(imitation watch),其作用只是为了存放肖像画。到了1884年,表壳被送回宝玑,并委托宝玑为其安装一个机芯,这块名表由此而来。

    1932
    出售专为布加迪(Bugatti)定制的汽车计时表
    埃托尔·布加迪选择宝玑制作一款带转速计功能的计时码表,并将其安装于“Royale”豪华跑车的方向盘中央。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的机载计时码表证明了制表厂业务的多元化。 作为该品牌的挚友,杰出的制造商 Ettore Bugatti 在 1930 年代初向该公司下了订单,他希望为其豪华“Royale”汽车配备一款带有转速计功能的计时码表,并将其安装在方向盘中央。 为满足这一需求,表厂推出了融合了自 1775 年创立以来所获得的所有专业知识的产品。
    1932年出售给布加迪的No. 2023车载计时码表是宝玑专门为该品牌设计的九款汽车腕表系列的一部分。 其直径为 67 毫米的镀铬金属表壳内装有专为汽车行业精心挑选的复杂功能:测速仪刻度。 奶油色表盘上刻有“Special for Bugatti”字样,配备 1783 年设计的著名宝玑蓝钢指针。2023 号计时码表还在 6 点钟位置设有分钟累加器。 它包含一个具有八天动力储存的机械机芯,通过位于 6 点钟位置的表冠上链。

    1933
    宝玑巴黎旺多姆广场精品店落成
    与巴黎结下不解之缘的宝玑,进驻巴黎旺多姆广场28号。它是进驻此地标的首家制表品牌,尽管多年来曾几度更换地点,但始终在旺多姆广场占有一席之地。

    这段时期的制表发明
    1926
    开始研发“特殊”航空计时器

    1954
    Type XX计时码表开始批量生产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宝玑对航空业产生浓厚兴趣,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民用和军 用航空的供应商。
    50年代初,法国**部(French Ministry of Defense)为其空军大批量采购可佩戴于腕间的军 用计时码表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并将其称作Type 20。在这一领域极富经验的宝玑对此表现出兴趣,并为之设计了一枚时计,很快得到了当局的认可。彼时正值1954年,Type 20的传奇篇章由此正式揭开帷幕。该腕表被当作飞行员装备的一部分,大部分于1955年至1959年间被交付予法国空军;自1956年至1957年被交付予飞行试验中心(Flight Test Center);于1960年被交付予海军空战部 队(Naval Air Force)。这些腕表的所有权保持归法国政府所有,如此一来便能够确保它们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直至无法维修为止。这些腕表只在特殊情况下才会被给予飞行员个人。面对如此巨大的成功与大量的需求,宝玑同时打造出了以Type XX为名的民用版本,继续供数代私人飞行员及纯粹计时码表爱好者享有。

    在品牌资料中值得注意的是,**版本被称为“Type 20”,而民用版本则被称为“Type XX”。
    Type XX作为一款飞行员腕表被推出,配备于此腕表而言具有象征意义的飞返计时功能。飞返功能可使得计时表盘在简单按压位于下方的按钮时直接归零,这能够简化飞行员或机组成员的操作,并令多次连续计时成为可能。
    Type XX通过连续三代的演进,如今的每一代皆有数款作品令收藏者们渴求的欲望日渐高涨。

    这个时期的作家
    1865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著有《街道与园林之歌》
    "At times the heart p lays tricks and lets us down. The vigilant are right. For God (the mighty Breguet) gave us faith, and seeing it was good, improved it with a watchful eye."Victor Hugo Les Chansons des rues et des bois, 1865
    维克多•雨果(1802-1885),作家、剧作家、诗人、政治名人、法兰西学院院士以及坚定的知识分子,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作家。在他于 1865年在英属根西岛创作的众多作品,《街道与园林之歌》(Les Chansons des rues et des bois)便对宝玑品牌致以敬意。

    1923
    马克斯•雅各布,著有《Filibuth ou La Montre en or》
    "My brother left his family a gold watch which apart from its intrinsic worth in gold, was endowed with the value of its age. It was bought for one hundred francs by my grandfather Bastien Lafleur in 1804, from Breguet, the greatest watchmaker of the period."
    Max Jacob
    Filibuth ou La Montre en or, 1923
    马克斯•雅各布,法国作家和诗人(1876 - 1944),与阿波利奈尔同为现代主义诗歌大师。他于 1922 年出版了一部自传体小说《Filibuth ou la Montre en Or 》(于1994年再版),全书中心主题围绕一块宝玑腕表展开,作者借此讽刺世人的荒唐与诡计。在加布里埃尔街(rue Gabrielle)(即雅各布在巴黎住所),看门人小心翼翼地保存着一块金表,这是其祖父拉弗勒(Lafleur)于1804年 “从当时最伟大的制表工匠--宝玑” 手中购得的。由于受到各方觊觎,这一贵重之物最终失窃,先是落入了居住在威尼斯的一位巴黎歌剧院女歌唱家之手,然后又辗转成为一位老花花公子的囊中物。腕表在威尼斯的沙龙中倍受追捧,并且成为威尼斯媒体的关注焦点。腕表随后被作为礼物送给了一位途经威尼斯的女演员,而她又将其交给了自己担任海军军官的弟弟。之后,腕表被送给了阿里斯蒂德•白瑞安(Aristide Briand)部长,他则得意地向共和国总统亚历山大•米勒兰(Alexandre Millerand )炫耀这块腕表。腕表还辗转流落至日本,但最终又回到巴黎加布里埃尔街看门人拉弗勒夫人的手中。然而,腕表始终没有逃脱被人觊觎的厄运,终于在一次家庭纷争中被车轮碾过,粉身碎骨。

    1968
    约翰•福尔斯(John Fowles),著有《法国中尉的女人》
    "He takes out his watch, a Breguet, (…) an instrument from the bench of the greatest of watchmakers."
    John Fowles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1969
    英国作家约翰•罗伯特•福尔斯(John Robert Fowles)(1926-2005)仅用了不到四周的时间便完成了自己首部作品《收藏家》(The Collector)的初稿。此书于1963年出版后便迅速畅销走红。随后又出版了第二部作品《智者》(The Aristos ),收录了一些哲理性随笔和各种思潮感想。而他的第三部作品《魔法师》(The Magus)也再次受到读者青睐。然而,他在商业上获得最大成功的作品依然要属1969年出版的《法国中尉的女人》(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20世纪70年代,福尔斯开始关注诗歌,并于1973年出版了《诗歌集》(Poems)。他一直笔耕不辍,最后一部随笔作品为1998年的《虫洞》(Wormholes)。

    1970 - 1999
    1970年,宝玑再经转手,出售给巴黎珠宝世家的继承人尚美(Chaumet)兄弟经营十多年。自此,宝玑专注于高端制表业务,所推出的复杂功能腕表在秉持宝玑传统风格的同时,不断锐意创新。从那时起,宝玑时计均在瑞士汝山谷(Vallée de Joux)制作。
    1987年,品牌被Investcorp公司收购。有利的经济形势使宝玑重获发展,而亚洲及北美等新兴市场也带来了契机。
    1970
    宝玑被出售给巴黎珠宝世家尚美

    1976
    在瑞士汝山谷开设工坊
    在以制表摇篮著称的山谷中,一家瑞士工坊被巴黎宝玑工坊纳入麾下。自宝玑创立以来,一直与其创始人的祖国瑞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双方的关系也日益紧密。
    宝玑将制表工厂迁至汝山谷。自此,宝玑以瑞士为钟表生产基地。
    这个著名的山谷位于瑞士汝拉州的沃州,与宝玑的历史有着长久联系。早在19世纪中期,宝玑就已经开始使用制造于汝山谷的基础机芯,后来,自20世纪20年代起,宝玑委托汝山谷手表制造商制造其最负盛名的产品,包括自动上链机制(perelle)、陀飞轮(tourbillon)以及一些其他的复杂作品。1976年,位于Le Brassus 和 Le Sentier的工坊无法跟上市场需求,宝玑工坊最终迁至汝山谷的工厂。从1994年夏天开始,搬到距汝谷湖岸边不远的拉拜村(L’Abbaye)的一座大型修复建筑中。拉拜大楼现在是宝玑的行政总部所在地,而宝玑制表工厂则位于L'Orient村的大型现代化建筑中,于2001年至2014年在Nouvelle Lemania旧址上建造。

    1987
    宝玑被Investcorp收购
    总部设于巴林的Investcorp财务公司收购了这家制表企业。为开发生产工具,这家公司于1991年收购了专门从事高端机芯和复杂功能机芯制作的制表企业——拉玛尼亚(NouvelleLémania),以及从事零部件生产的Valdar。这两家企业与宝玑共同构成了一个小型制表集团。一直为宝玑供应成品机芯的拉玛尼亚逐渐发展成为宝玑表厂。

    1994
    在瑞士汝山谷拉拜村(LAbbaye)开设新表厂
    宝玑搬迁至经重新修复、并满足其特别生产制造需求的大楼中。这座拉拜大楼现在是宝玑的行政总部所在地,而宝玑制表工厂则位于瑞士L'Orient村的大型现代化建筑中。

    1999年至今
    1999年对于宝玑而言具有重要象征意义,见证宝玑开启发展之路的新起点。这一年,宝玑被斯沃琪集团收购。在尼古拉斯·海耶克(NicolasG.Hayek)先生的大力推动下,得益于大量的人力与资金投入,宝玑重新焕发勃勃生机,续写辉煌传奇。尼古拉斯·海耶克先生于2010年与世长辞,其孙马克·海耶克(MarcA.Hayek)先生接掌这一制表瑰宝。2024年,格雷戈里·基斯林(GrégoryKissling)被任命为宝玑首席执行官,与担任总裁的马克·海耶克先生紧密合作。
    1999
    宝玑品牌加入斯沃琪集团
    在尼古拉斯·海耶克(Nicolas G.Hayek)先生积极推动下,宝玑成为被斯沃琪集团纳入麾下的第十五家品牌,尼古拉斯·海耶克先生随后担任宝玑董事长兼总裁。他对宝玑情有独钟,投入大量人力与财力,令宝玑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再次傲立于高级制表之巅峰。

    2010
    马克·海耶克(Marc A.Hayek)先生接管宝玑
    在其祖父逝世后,马克·海耶克接管宝玑,得益于他的不懈努力,终于将宝玑提升至全新高度。

    2011
    创立Montres BreguetBoîtes公司
    Favre &Perret表壳制造厂长期以来一直为宝玑生产表壳,正式成为MontresBreguet Boîtes(MBB)公司。

    2015
    瑞士汝山谷L’Orient表厂扩建工程完工自
    1999年被斯沃琪集团收购后,宝玑表厂扩建工程一直持续至2015年。

    这段时期的制表发明
    2002
    推出配备全新月相显示装置的Reine de Naples那不勒斯王后系列腕表

    2006
    成功使用硅材质制作一些腕表部件
    这一年,宝玑为制表行业引入全新硅材质,迎来制表历史的重大转折。硅材质不受磁场影响,质地轻盈,尤为耐腐蚀耐磨损,整个制表行业很快被其所吸引。
    2006年,宝玑在制表技术上再次实现重大突破,采用具有多重特性的硅材质制作部分机芯部件。硅是地球上含量仅次于氧的元素,不受磁场影响,具有极强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硅比精钢更轻盈坚硬,可减少惯性,且无需润滑油,使几何造型设计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即可藉此设计复杂精巧的全新形状。
    在制表领域,对一些机芯部件而言,硅的特性在机械方面更具实用价值。硅质零件的制作方法可打造出更繁复精巧的形状,同时确保极致精准度。
    基于对硅的研究,2006年,硅材质首次应用于宝玑表款。Classique经典系列5177腕表自此配备硅质擒纵轮和擒纵叉 ,而Classique经典系列5197或5837的三个部件(擒纵轮、擒纵叉及平面游丝)均以硅质打造。

    宝玑表厂的制表师充分利用硅的其他特性,使部件能够精确打磨加工,且更为轻盈,进而研制出配备硅质游丝、擒纵叉和擒纵轮的Type XXII 10Hz腕表。这是首款及唯一一款机芯振频提升至10赫兹或每小时摆动72000次的量产机械计时码表,计时精准度可达1/20秒。减少擒纵叉质量是制作流程中的关键突破,使腕表振频提升至每小时72000次。
    两个世纪以来,制表师们极力减少温差对时计运行的影响。硅质游丝的运用引发对温差影响的全新研究。宝玑提出的解决方案基于专门针对硅材质研发的热氧化技术,并已获得专利。

    硅质擒纵轮和擒纵叉
    Breguet Escape-wheel and lever in silicon自此,技术进展不再局限于以其他材质取代通常以Nivarox合金(游丝)或精钢(擒纵叉和擒纵轮)制成的部件。擒纵轮和擒纵叉的形状经精微调整,以降低其质量,进而降低其惯性。使用硅材质还有另一个优点。传统擒纵轮需要润滑油以防止磨损。
    硅具有天然抗磨擦的特性,从而无需润滑擒纵轮的外表面,这对提升振频至关重要。采用具抗磁特性的硅质游丝和擒纵轮,以及对磁场如何影响机芯内部运作的深入了解,促成在钟表机制内部采用磁铁,进一步改善钟表性能。

    2008
    推出“玛丽·安托瓦内特”复刻版怀表
    宝玑制表师历经三年不懈努力,方才原样复制出No.160怀表。
    复杂No. 1160 。玛丽· 安托瓦内特皇后钟情于宝玑时计, 一生拥有多款宝玑作品, 其中一款为著名的“ perpétuelle ”自动上链表。1783 年, 一位神秘的倾慕者向宝玑订制了一枚极致绝伦的怀表作为送予皇后的礼物:要集合当时所有复杂功能,并尽可能采用黄金代替其他金属,而其他的附属机构,即复杂功能亦必需尽可能繁复和多样化,而怀表的制作时间与成本并没有任何限制。作为法兰西宫廷的高级时计供应商, 宝玑在时计设计和制作方面拥有极大限度的自主权。
    遗憾的是皇后却未能有幸亲眼欣赏到这枚编号160 , 亦即以皇后本人名字命名的“ 玛丽· 安托瓦内特”怀表, 这块时计直至1827 年 亦即其接下订单的44 年后方告完成, 当时皇后已逝世 34 年,宝玑先生也已去世4 年。
    即使两个多世纪后, 这枚时计的精美复杂与传奇命运依然让制表师与钟表收藏家们心驰神往。“ 玛丽· 安托 瓦内特”怀表于1983 年在耶路撒冷博物馆被盗, 并于 2007 年12 月被寻回, 这款无可争辩的顶级传奇时计杰作所经历的神秘而异乎寻常的命运,同样深深令人着迷。
    2004年, 尼古拉斯· 海耶克先生决定发起一场空前绝后的挑战:复刻这枚精美绝伦的怀表。复刻这枚怀表只能依靠古旧的历史文档, 这对宝玑的技术人员及制表师而言无疑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位于巴黎的宝玑博物馆所珍藏的原始技术图纸以及巴黎艺术与贸易博物馆所收藏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料为复刻怀表提供了唯一的线索, 帮助宝玑制表师们进一步了解“ 玛丽· 安托瓦内特”怀表 的每一个功能及装饰细节。将这枚怀表与近现代时计特别是Praslin 公爵的藏品相比较,“ 玛丽· 安托瓦内特” 怀表所蕴含的当时最新颖的设计与制表技术展现无遗。通过 研究, 一些几近失传的宝玑工艺被重新发掘, 这让宝玑 制表师能够更忠实的还原“ 玛丽· 安托瓦内特”怀表。

    复刻的玛丽· 安托瓦内特perpétuelle( 自动上链) 怀表是一件非凡的艺术品, 它配备报时、报刻及报分的三问报时功能;万年历功能分别于2 时、6 时及8 时位显示日期、星期及月份;10 时位显示民用时与太阳时的时差; 表盘中央为跳跃时针、分针及特大独立秒针,即计时指针的前身;小秒副表盘位于6 时位, 48 小时动力储备显示及双金属温度计并列而置。
    怀表的自动上链机芯(当时被称为perpétuelle)由823块 经精心处理的零部件组成,夹板、表桥、表杆以及所有活动部件、日历及打簧机构均以木打磨的玫瑰金铸造。蓝钢螺丝经抛光处理,所有磨擦点、凹槽及轴承均安装蓝宝石水晶。精致复杂的怀表安装了独特的擒纵机构:配备自然提升的柱形金质摆轮游丝及双金属摆轮。双pare-chute 防震装置防止摆轮轴及振动坠轴因撞击或震动而损坏。
    经过长达4 年的研究与复刻, 全新的玛丽· 安托瓦内特怀表于2008 年4 月与其华丽的木匣一同向公众展示, 木匣的材料来自于凡尔塞宫一株橡树, 玛丽· 安托瓦内特 皇后当时常常在这颗橡树下休息纳凉。
    由于长时间的干旱及一次猛烈的风暴, 凡尔塞宫方面不得不将这株害病的橡树砍下, 却将部份木材送给尼古拉斯· 海耶克先生作为生日礼物。

    2010
    推出高振频(10赫兹)腕表
    此高振频令腕表拥有无与伦比的精准性能和调校能力。得益于采用硅材质,令腕表擒纵机构的活动部件更为轻盈,并避免了妨碍高振频运行的润滑问题,让这一技术创举成为可能。
    振频的提高
    作为所有顶级瑞士腕表的核心组件,瑞士杠杆式擒纵装置在长达200年的进化演变过程中,运行频率的提高速度可谓是极其地缓慢,有时甚至毫无进展。而在过去短短的半个世纪中,振频已经从每小时18,000次至28,800次之间,以缓慢的速度逐渐逼近每小时36,000次。腕表振频的变革时代正在慢慢开启。近年来,一项每小时7,000次振频的提升难题被成功攻克,堪称制表业的一项革命。想象一下,将现有标准振频翻倍,达到每小时72,000次,即10赫兹的超高振频,会对腕表精准度产生何种影响。
    2010年,宝玑推出Type XXII系列,以10赫兹的超高振频再次重现传奇表款Type XX的精准计时风采。源于对走时精准与稳定的不懈追求,以及对超高频率的持续深入研究,Type XXII腕表成为世界上首枚运行频率高达10赫兹的机械计时码表(配备硅质摆轮游丝、擒纵叉和擒纵轮),摆轮每秒可振动20下。
    振荡器摆动频率的极速提升,促成了计时腕表性能的真正革命性改进。最直接的改进莫过于小秒针的移动周期:达到每30秒运行一圈。由此,使得计时器触发与时间读取的精准度提升了两倍。

    2010
    推出磁力摆轮轴
    借助这项发明,宝玑不仅仅满足于消除磁场对机械腕表产生的不良影响,更成功地优化摆轮轴的绕转、旋动和稳定性。
    磁力摆轮轴
    2010年11月9日宝玑获得magnetic pivot磁力 轮轴系统专利,宝玑创造了一个制表历史上新 里程碑,将钟表计时的精准度与可靠性推向了 一个新的高度。预计近几年内,这项技术都无 法被其他制表商更广泛的运用。
    Magnetic pivot磁力摆轮轴系统的问世,证明了宝玑不仅控制了磁力发生在机械腕表中的负面作用,而且能够驾驭并利用磁力来显著提升摆轮的旋转、定点转动与稳定性。将两个功能宝石结合强而有力的微磁石,各自与摆轮轴心的两末端相接触,宝玑的制表师设计出一个在受到干扰后,可随时自动修正和调整的动态平衡系统。
    Magnetic pivot磁力摆轮轴系统由一个碳钢摆轮和设有稀土磁石的两个宝石承轴构成。其中一端的磁力大于另一端,摆轮轴心的一端与表盘下方的宝石轴承维持稳定的接触,从而保证摆轮的稳定性。

    磁力吸引使摆轮更加稳定。
    磁场效应使摆轮更加稳定抗震:能够承受低强度的冲击及最常见的重力影响。在受到较为强烈的冲击后,几乎可以瞬时回到正确位置。因此,无需像传统的摆轮那样,需要克服旋转时的摩擦力,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摆轮的稳定性,尤其是在垂直位置时。
    磁力吸引对于机芯的速率有诸多好处。摆轮被置于一个磁场中,且由于磁力作用,功能宝石会始终将摆轮带回到最佳位置。
    因此,在这个“人造重力场”下,无论腕表处于什么位置,轴心都会保持相同的位置。如果摆轮受到冲击,此系统还会扮演避雳器的角色,当摆轮轴心发生位移时,则会自动调整至正确位置,磁性也会恢复至最大波动。

    2011
    推出磁力调节器
    宝玑为Classique经典系列La Musicale音乐腕表配备磁力调节器。此专利机构确保报时声稳定而富有节奏感。
    静音匀速旋转
    与所有的机械自鸣音簧一样,这一机制也由发条盒提供能量。如果发条只是简单地联接至音簧,那么受到弹力递减的影响,随着发条盒动力的丧失,报时音乐的节拍也会逐渐减缓。解决这一问题的通用方式是在为音簧提供动力的传送链条上插入一个调节器。然而,带有刺针的调节器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干扰自鸣旋律。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宝玑研制出一种静音调节器,使用了一种从未运用到机械制表中的技术:磁性。
    调节器的旋转臂由金属制成,其外 围被静态磁铁环绕。金属臂在这一磁场空间旋转产生电场,并被磁铁所形成的磁场所排斥。转速越快,排斥力就越强;同理,转速越慢,排斥力就越弱。从而最终诞生一个能够恒速旋转的装置,无论是加速还是减速,都会遇到抵抗转速变更的排斥力均会发生相应变化。
    换言之,离心力使调节器的银盘向外运动,直接至磁铁底部,从而降低旋转速率。低速运转时,弹簧将底盘拉回,加速旋转。

    严格控制的磁场
    这一全新系统不止静音,还避免了传统调节器的摩擦问题。解决传统机械音簧调节器摩擦问题的通用方式:位于音簧中央的旋转臂挤压音簧壁,从而达到调节旋转速率的目的。传统结构中,两个组件之间的接触不仅产生一种“飕飕”的噪音,而且极易磨损(而随着润滑作用失效会加速磨损)。通过避免旋转部件与内壁之间产生上述摩擦,宝玑成功地解决了噪音与磨损问题。
    宝玑将调节器用一个铁盒包围起来,因而调节器的磁场在铁盒的控制之下变得稳定。另外两项设计更进一步地确保了磁性调节器不会对腕表走时造成影响。首先是擒纵机构和游丝均采用防磁材料:硅。其次,机芯构建中,将调节器置于远离腕表摆轮和擒纵机构的位置。
    将音乐盒和调节器组件融入一枚腕表中,并保持恒定的运行速度,这本身已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然而,宝玑的制表师们在倾力解决以摩擦力为基础的传统校准系统的不足,并在提升其性能的同时,还成功研制出一种配有磁石并按照涡流(又称傅科电流)原理运行的创新型系统。这种磁力调节器不存在磨损、噪音干扰和能量消耗大的问题,却能够提供更高的精确度。
    2010年,宝玑推出首枚搭载磁力调节器的7800“La Musicale”音乐腕表。宝玑以实际行动证明,磁性完全可以加以适当利用,从而改善腕表机芯的走时性能。

    2013
    首款配备磁力摆轮轴的腕表
    Classique经典系列Chronométrie腕表是首款配备磁力摆轮轴的腕表,拥有卓越出色的运行性能。
    推出Classique Chronométrie经典系列7727腕表。它搭载全新发明的首个磁力摆轮轴。此重大创新机制采用硅质部件,振频为10赫兹,达致令人惊叹的运行精准度(每日运行误差介于-1和+3秒之间)

    2014
    推出超薄陀飞轮机芯

    2022
    Marine航海系列推出创新的Hora Mundi双时区腕表

    2023
    推出新一代Type XX计时码表

    这个时期的作家
    1999
    派特里克•欧布莱恩(Patrick OBrian),著有《怒海争锋》
    "They were both indeed Breguet repeating watches, wonderfully accurate, wonderfully resistant (…)"
    Patrick OBrian
    Blue at the Mizzen, 1999
    派特里克•欧布莱恩(Patrick OBrian)(1914-2000)是位博学多才的作家,以其对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海军所作的完整精彩描述而家喻户晓。与此同时,他还是一名钟表爱好者,在自己的作品中向为水手提供保证其航行更为安全可靠的工具的钟表匠表达敬意。 在《怒海争锋》系列的《Blue at the Mizzen》(1999年)一书中,宝玑表成为馈赠心爱之人的礼物或嘉奖之品,承载了强烈的情感价值。

    2002
    淺田次郎,著有《Tooi Tsutsuoto》
    Jiro Asada Breguet"My watch that you see here is a jewel made by a great craftsman called Breguet. It seems that it was once treasured by King Louis and Queen Marie-Antoinette. It’s a real masterpiece, of unequalled precision."
    Jiro Asada
    Tooi Tsutsuoto, 2002
    生于1951年的浅田次郎(iro Asada)一直是日本最受欢迎的当代作家之一。1995年,他以《搭乘地下铁》(Metoro ni notte)一书赢得了专为年轻小说家而设的吉川英治文学奖(“Eiji Yoshikawa”prize)。之后,他又在1997年凭借《铁道员》(Poppoya (The Railroad Man) )一书摘取了著名的直木奖(“Naoki” prize)。2000年,他最畅销的史诗体小说《壬生义士传》(Mibu Gishi Den (When the Last Sword Is Drawn))又为他赢得了柴田建三郎文学奖(“Renzaburo Shibata” prize),进一步提高其在文学界的声誉。
    他的许多作品都被改编成剧本,其中包括1998年的《情书》(Love Letter)、1999年的《铁道员》、2003年受《情书》启发而创作的《白兰》(Failan)和《壬生义士传

    两个多世纪的风雨流转,宝玑始终站在钟表艺术的前沿。从陀飞轮的旋转之美,到宝玑指针的优雅弧线,每一项发明都印刻着时间的重量,也折射出人类对精密与永恒的追求。
    它不只是计时工具的革新者,更是承载文化与精神的工艺殿堂。每一枚宝玑腕表,都是对历史的凝望,也是对未来的低语。
    时光未止,传奇仍在延续。宝玑,与时间同行,也与灵魂共鸣。

    22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皇冠表友

    Rank: 12Rank: 12Rank: 12

    认证:

    勋章:

    • 认证表主

      腕表之家注册会员都可以申请 [详情]

      沙发
      发表于陕西延安 3 天前 [来自Android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品牌历史极其深厚,价值也就无需多言
      God·Zeus
      God·Zeus 楼主

      两字精辟。

      发表于黑龙江哈尔滨 2025-07-21 12:37 [来自Android客户端]

      75

      主题

      4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论坛名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认证:

      勋章:

      • 认证表主

        腕表之家注册会员都可以申请 [详情]

      • 腕表收藏家

        购表作业至少包含5个腕表品牌,需是机械表,有上手照,精华帖≥1 [详情]

      • 腕表名人

        晒表作业≥2,有上手照,精华帖≥1,回帖数≥1000,注册时间≥6个月 [详情]

        板凳
        发表于广东 3 天前 [来自Android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God·Zeus
        God·Zeus 楼主

        感谢支持。

        发表于黑龙江哈尔滨 2025-07-21 12:44 [来自Android客户端]

        70

        主题

        2583

        帖子

        1万

        积分

        白银表友

        Rank: 9Rank: 9Rank: 9

        认证:

        勋章:

        • 认证表主

          腕表之家注册会员都可以申请 [详情]

          地板
          发表于中国 3 天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老钱风盛行的当下,却没有吹回宝玑的热潮
          God·Zeus
          God·Zeus 楼主

          或许是因为真正的老钱,从来不需要靠热度来证明自己。宝玑依旧静静地在做时间的雕刻师,只是这个时代的喧嚣,暂时听不见它的低语。

          发表于黑龙江哈尔滨 2025-07-22 08:38 [来自Android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按Ctrl+Enter发表

          分享到 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