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表友
 
勋章:
元老勋章
注册时间9年以上并且发帖数大于100 [详情]
◆
◇
|
82#
发表于北京 2017-11-3 10:11:42
[来自iPhone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爱表老上海no.1 发表于 2015-09-08 22:01 
也说宝玑数字:初见宝玑数字总觉得好似病恹恹的病西施---林黛玉,白居易的「侍儿扶起娇无力」顿时萦绕脑际;后来欧陆大地跑多了,花体洋文见多了,再回首审视这宝玑数字忽然觉得很有味吔!我国宋朝有位书画家皇帝宋徽宗赵佶,他的瘦金体书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参阅二枚宋钱),此瘦金体亦是初见平淡无奇,可是越咀嚼越有味也,嗨!如今再瞧这宝玑数字越看越觉得「道骨仙风」,与宋徽宗的瘦金体有异曲同工之效,再看看其他任何一款阿拉伯数字顿觉索然无味也...... 什么事走到顶级都大抵可以用病态来总结,审美也是。比如插花,洋洋洒洒插满远不如之后一只来的雅。漂亮/好看见仁见智,但是雅一直都有标准的。
所以病怏怏,可以说是一种特别的追求,大有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