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66
浏览
/
4
回复
358.格拉苏蒂原创历史
楼主
发表于黑龙江哈尔滨 2025-7-17 08:12:57
[来自Android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God·Zeus 于 2025-07-17 09:20 编辑
领先时代——180年光辉历程
格拉苏蒂制表艺术已有180年历史
格拉苏蒂原创(Glashütte Original)通过一系列特别通讯,庆祝其丰富的制表传承。
探索一代又一代制表师如何在时间长河中,留下独特且永恒的印记。
时间线
1845年
格拉苏蒂如何在制表业中确立了公制体系
180 年前,一个宏大的愿景开始于小规模。 随着他在格拉苏特的公司成立,费迪南德・阿道夫・兰格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引入公制的手表制造商。 当时,这仍然是一个与各种区域单位系统竞争的新概念。 在此之前,欧洲大陆的制表师通常使用巴黎线,其直径约为 2.26 毫米。
这一时期的测量仪器通常按十二除法使用。 然而,在计算和测量机芯的细小部件时,这导致了公差,可能导致相当大的不准确之处。 费迪南德・阿道夫・兰格认识到公制的潜力,并在德国成为强制性公制的大约三十年前在格拉苏特建立了公制。
1851年与此同时,朗格还研发了专为制表实用而设计的精密测量工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被称为“罐式测微计(can micrometer)”的仪器,它首次实现了精确到1/100毫米的测量精度,在当时堪称突破。朗格在1851年写道:“我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设计出一种测量工具,能够以最大可能的精度,在最小的尺度上实现任何计算出的比例。”
大约一个世纪后,费迪南德·阿道夫·朗格创立的制表工坊并入了国营企业——VEB Glashütter Uhrenbetriebe(格拉苏蒂人民制表厂)。作为这一前国有企业的合法继承者,Glashütter Uhrenbetrieb GmbH至今仍秉持着追求极致精度的愿景不断前行。自1994年起,公司正式启用“Glashütte Original”这一品牌名称,既是对品牌根源的庄严承诺,也宣示了其在德国制表历史中的特殊地位与独特身份。
最先进的生产技术现在允许无与伦比的精密工作,公差为千分之一毫米。 为了达到其高质量标准,制造商继续设计和生产许多自己的测试设备,例如精确控制表盘的曲率。
1845年格拉苏蒂德国制表学校的起点
19 世纪中叶,当第一批制表师在格拉苏特定居时,前往 30 公里外德累斯顿的旅程大约耗时三天。 矿石山脉的偏远地区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以采矿为生。 但随着矿床的减少,当地居民担心自己的生计。
制表艺术在格拉苏蒂站稳脚跟,这并非巧合。 这是一个由萨克森王国支持的精心策划的项目,旨在为该地区提供新的视角。 然而,政府没有为工厂建设提供资金,而仅仅是为制表师的培训提供资金 —— 从而为一个从一开始就专注于专业知识及其转移的行业奠定了基础。
在短短几年内,格拉苏特成功地从一个不起眼的矿业小镇崛起为一家制造高精度手表的国际机构。 这不是一个人的工作,甚至不是一个公司的工作。 这是伟大的有远见卓识者的共同努力,他们相互支持,保持着亲密的友谊。 然而,他们最大的遗产是德国制表学校格拉苏蒂。
1878
开幕式于 1878 年 5 月 1 日举行。 最初的 23 名学生在格拉苏特社区学校大楼的两个房间里接受教学。 然而,仅仅一年后,在学校里想要学习制表工艺的人就比学校所允许的要多。 因此,在格拉苏特市中心建造了一座独立的校舍,该校舍于 1881 年竣工,可容纳 60 至 80 名学生。 一段时间后,即使这些前提也不再足够。 因此,该建筑于 1921 年扩建,并且还被赋予了自己的公园,并配有一个巨大的喷泉。
被德国制表学校格拉蒂特录取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学生们之间有强烈的社区意识。 他们组建了兄弟会,在那里他们度过空闲时间,并支持其他远远超出自己学徒生涯的学生。 毕业生们将格拉苏特制表的风气传播到世界各地,并自豪地在余生中佩戴了 “德国制表学院格拉苏特毕业生” 的称号。
同样,对于许多来自格拉苏特的制表大师和成功的实业家来说,被任命为这所著名学校的教师是一种被尊为骑士的荣誉。 以精密摆钟和自由弹簧止动式擒纵机构的发明而闻名的手表制造商路德维希・斯特拉瑟自该机构成立以来,在塑造该机构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最初,他想继续留在斯特拉瑟和罗德公司。 然而,当他作为总经理的工作工作量在教学活动的同时变得过于繁重时,他决定支持学校。 1885 年,他接任董事一职,并将担任该职位 32 年。
1920
德国制表学校格拉苏蒂不仅追求培训熟练制表师的目标,还旨在促进创新。 20 世纪初,阿尔弗雷德・赫尔维格,该校制表大师兼教师,承担起进一步发展制表艺术中最复杂的复杂事物的挑战:陀飞轮。 他从一开始就让他的学生参与这项工作。 1920 年,他们共同成功地仅将建筑安装在一侧,这是首次,从而将其从笼子的上部解放出来。 所谓的飞陀飞轮后来成为格拉苏特最著名的发明之一。
每个星期六,学校大楼都成为举行特殊仪式的场所。 上午 8 点至 8 点 10 分,柏林天文台通过矿石山脉首批莫尔斯电码线路之一向格拉苏特发送了一个时间信号。 借助所谓的巧合时钟,时间可以被检查到最接近的十分之一秒。 在他的著作中,阿尔弗雷德・赫尔维格生动地描述了这一事件:“这种对时间信号的把握几乎是一种仪式性的行为,伴随着整座建筑中最大的寂静,这样节拍的巧合就能被非常清晰地听到。” 校长和老师都在场,每次都叫几个学生来,这样他们就可以逐渐熟悉时间信号的接收。几十年来,德国制表学院构成了格拉苏特制表业的社会核心。 1951 年,独立公司共同体成为一个国有集团,即 VEB Glashütter Uhrenbetriebe。 德国统一后,格拉苏特乌伦贝特里布有限公司成为前国有集团的法定继承人,从而成为其家乡历史悠久的钟表业的唯一继承人。 如今,它将可追溯到 1845 年的遗产以 Glashütte Original 品牌整合在一起。
在这一遗产的诸多方面中,有一个事实是,该公司的年轻人才仍然与 1881 年时在同一栋大楼里接受培训。 自 2002 年以来,格拉苏特原创公司自己的制表学校一直以阿尔弗雷德・赫尔维格大师的名字命名。 凭借他们的想法和干劲,年复一年在这里毕业的年轻制表师、工具师和机械师确保了格拉苏蒂工艺的未来。
格拉苏蒂原创始终忠实于其祖先的理想。 凭借其成功曾经建立起来的同样的创新力量,该工厂继续追求绝对的完美。 在幕后,该公司的工程师和制表师继续着阿尔弗雷德・赫尔维格等伟大策划者的工作。 凭借获得专利的飞回陀飞轮,他们成功地进一步开发了海尔维格的巧妙机制。 当表冠被拉动时,垂直离合器使参议员计时器陀飞轮的中心部件处于静止状态。 如果将表冠拉至下一个位置并保持在那里,陀飞轮笼将轻轻旋转回其尖端的秒针零点。 按下王冠使旋风再次毫不费力地运转起来 —— 这是大师本人无疑会很快承认的一项高超的技术成就。
1926年格拉苏蒂腕表的诞生
能与怀表相媲美的手表 —— 这是格拉苏蒂制表业在约100年前所立下的极高质量要求,然而,这一雄心壮志几乎使其在时代变迁中走向失败。这座位于厄尔士山脉的小镇,早已因其无与伦比的怀表与钟表品质而享誉全球。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遭遇严重通货膨胀与出口市场萎缩;紧接着,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的全球经济危机更是令格拉苏蒂的制表厂商陷入困境。但比这些外部打击更致命的,是一个几乎被格拉苏蒂忽视的决定性市场转变——腕表的兴起。当时的制表师依然坚持传统,专注于制造高品质怀表,却未能及时拥抱正在快速发展的腕表市场。
作为一款精确且可靠的配饰,怀表在世纪之交的每一位杰出绅士的背心口袋里都占有稳固的地位。 在此之前,手表的生产数量仅为军方或科学考察所用的边际数量 —— 如今,它们可能会被描述为 “工具表”。 然而,渐渐地,手表进入了日常生活。
1930 年,德国售出的手表数量首次与怀表数量持平。 正如这一时期的市场分析所显示的那样,到 1934 年时,手表的占比已上升至 65%。
在格拉苏蒂,这一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作一种短暂的时尚潮流而被忽视,手表遭到了质疑:当时广泛使用的手表口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远不及格拉苏特公司几十年来一直在生产怀表的标准。 最终,他们中的一些人因自己的标准而失败。 当时德国最大的生产合作社德国精密制表厂格拉苏特(德国精密制表厂)于 1926 年申请破产。
次年,两家姊妹公司从破产资产中成立,从一开始就追求宏伟愿景。 乌罗法(Uhren - Rohwerkefabrik AG)和乌罗法(Uhrenfabrik AG Glashütte)是格拉苏特首批将精力集中于手表生产的公司。 恩斯特・库尔茨博士在 38 岁时被任命为总经理,他充分意识到这项竞赛的巨大优势。 为了引领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取得成功,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彻底重塑格拉苏特的手表生产。
除了对公司整体架构进行现代化改革之外,恩斯特·库尔茨博士(Dr. Ernst Kurtz)还非常重视对下一代员工的培养。在他的领导下,公司学徒在整个格拉苏蒂镇都广为人知,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UROFA针(UROFA Stifte)”。不过,他们出名的不只是技艺出色,还因音乐才华而令人称道。库尔茨博士要求每一位学徒在学艺期间必须学习一种乐器——而大多数学徒都愉快且积极地接受了这一要求。他甚至出资组织了一支由制表学徒组成的弦乐团,定期在格拉苏蒂举办演出,丰富学徒们的文化生活。除了音乐,草地手球也成为学徒们最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镇上总共成立了三支手球队,活跃氛围浓厚。为让学徒们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库尔茨博士还出资修建了一座学徒宿舍,最初可容纳20人,后来扩建至40人。Calibre 58:技术上的双重突破Calibre 58机芯代表了UROFA在制表领域的双重飞跃。设计团队在研发时特别强调:要在紧凑空间中实现大发条盒与大摆轮的配对。这一理念源自怀表结构,但UROFA成功将其小型化并应用于腕表。同时,工程师为节省空间,选择不将中央秒轮直接置于动力传导路径上,而是采用间接驱动结构,让秒针能够垂直设置在发条盒上方。这一巧妙设计,不仅在布局上更高效,也进一步提升了机芯的稳定性与技术表现。
恩斯特·库尔茨博士(Dr. Ernst Kurtz)在“Raumnutzwerk”名称下对Calibre 58机芯的营销上取得了绝妙的创意。这场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强调了这款紧凑机芯的巧妙设计——尺寸为20 x 28毫米,厚度仅4毫米,并将其性能与怀表相提并论。该策略正中时代需求,令Calibre 58成为销售成功的机芯。UFAG将部分机芯组装成成品腕表,通常在表盘上标记一个代表格拉苏蒂(Glashütte)的字母G。二战初期,UROFA被委托开发一款特别适合飞行员需求的计时码表。这款腕表必须能承受15巴的压力,持续至少一个半小时,并具备飞返功能及防震保护。此外,机芯需保证每日走时精度在-3秒至+12秒之间,且能在-10至+40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可靠运行。UROFA设计师凭借Calibre 59“飞行员计时码表”成功满足了所有这些要求。公司甚至为部分机芯配备了更高品质的零件。基于拉丁词“tutus”,意为安全或受保护,UFAG用“Tutima”这一标签标记这些腕表。恩斯特·库尔茨博士亲自讲述了这一标签的起源,如今这可被视为质量认证的印章:“在为特别质量腕表寻找名称时,举办了一场竞赛。获奖者是公司的一名员工。‘Tutima’一词就是通过更改一个字母而创造出来的。”
20世纪40年代初,朗格(A. Lange & Söhne)尚未开发出自己的腕表机芯。到那时,公司销售的少数腕表大多采用邻近的UROFA采购的机芯。为了满足飞行员腕表的需求,朗格改造了怀表机芯,尤以最初为观察表设计的Calibre 48最为著名。由于机芯尺寸较大,这些腕表体积庞大,表壳直径达65毫米,非常适合飞行员佩戴,因为他们通常将腕表戴在衬有皮革内衬夹克的袖口外侧,而非直接佩戴于手腕上。1945年5月8日,二战在格拉苏蒂以苏联空军的一次轰炸袭击宣告结束。由此,部分被毁的城镇内的制表业遭到重创。两家姊妹公司UROFA和UFAG以及朗格公司均被国有化。自1951年起,VEB格拉苏蒂制表厂(VEB Glashütter Uhrenbetriebe)将所有生产能力集中于一处。德国统一后,该企业于1991年实现私有化,并注册为Glashütter Uhrenbetrieb GmbH。自1994年以来,该品牌使用“Glashütte Original”作为商标名称。
Serenade Luna系列是格拉苏蒂原创当代演绎这一工艺的最新典范。其最显著的特色是超大尺寸的月相显示,围绕自主机芯Calibre 35几乎覆盖整个表面的大型月盘设计。不同于传统的两个月亮图案,它采用了四个纤细的星空圆形图像。月亮的形状通过与月相窗的重叠巧妙呈现。得益于一体化设计,月相显示几乎没有增加机芯厚度,同时实现了极高的精准度——122年内误差仅一天。
2000年,格拉苏蒂原创加入斯沃琪集团(Swatch Group),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此后推出多个标志性系列,如Senator、Pano等,并不断在陀飞轮、大日历、计时码表等复杂功能领域精进技术。
2020年代,品牌进一步拓展美学设计与现代工艺结合的路径。例如在2020年推出的全新SeaQ潜水表系列,结合了复古风格与现代性能,广受欢迎。而在庆祝“180年格拉苏蒂制表”之际,品牌也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根基与传承价值。
从1845年朗格在格拉苏蒂播下第一粒种子,到今日自主设计制造高级机芯、引领德国制表风格的品牌之路,这一切是时间、技术与信念的凝结。它代表的不仅是精密工艺,更是德国精神的象征。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它始终忠于“原创”二字,书写属于德国的时间传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