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枚合
点亮优秀版主
需是正式版主,月在线时间≥15小时,月发帖量≥100 [详情]
◆
◇
版主
  
- 认证:

|
175330
浏览
/
81
回复
「三枚合」劳力士新款1908型腕表及Cal.7140机芯解析
楼主
发表于山东 2023-3-28 01:52:30
[来自iPhone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三枚合 于 2023-04-02 18:47 编辑
自公元1908年劳力士品牌注册伊始,革新与超越便镌刻于品牌DNA之中。恒动1908型腕表灵感源于1931年首款恒动型自动上链腕表,品牌以前卫精神糅合现代气息与传统格调,欲重新定义正装腕表。劳力士在此时间节点发布致敬品牌历史的款型,大概预先嗅到了正装腕表回归主流的气息,正中楼主近两年的预测。腕表审美的潮流是个轮回,运动表终究要唱罢候场。正如表王PP忍痛砍掉如日中天的鹦鹉螺5711,又大刀阔斧削减店面数量,PP并不想让运动款喧宾夺主,宁愿忍受短期的曲高和寡也要让品牌精髓再次深入人心。反观AP在运动款赚的盆满钵溢,却也接受了“树王”的反噬:大批新人已经种下“AP就是皇家橡树”的惯性认知,这对品牌长远发展不利。
话题回到1908型腕表,表盘结合3、9、12数字时标和安排于6点位的小秒盘,轨道刻度、牙圈和怀表式的锥形表冠充分致敬1931年恒动型腕表之古典风格。在20世纪初推出劳力士蚝式防水表壳创举之后,恒动实现的自动上链功能让劳力士大步远离平庸与同质化。在30年代各家自动上链腕表中,劳力士的上链效率、可靠性又是最好的,取得了最为显著的商业成绩。区别于当时诸家自动机芯如撞陀等往复式自动上链,劳力士的自动机芯重力陀可实现360°自由旋转,不会有撞击的震动和声音。正如劳力士广告强调的“Rolex the silent self winder”(劳力士,自动无声)并且结构简洁,模块化的自动夹板及重力陀整体拆除之后便是一枚手动基础机芯,因此又提供了当时别家自动机芯没有的手动补链功能。它可摆、可戴两不误,一时无出其右。同时劳力士的机芯厂当时基本实现使用“标准化部件”的“流水化生产”,高度的一致通用性以及模块化设计的自动上链系统,为生产和后续的售后维护提供了便利和效率,开创了现代钟表制造的雏形。其竞争力明显领先友商零件低通用性依赖手工针对调校的传统生产模式。该机芯亦奠定了劳力士主要自动机芯的基本结构——自动部分与基础机芯分层独立,夹板强度与走时稳定最大化的优势沿袭至今,已成为机芯精准强壮取向细分领域的代表。说起自动部分对走时的影响,楼主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拿浪琴改欧米茄核心组件那帖里说过的2892走时部分挂载自动陀后的误差变化之明显,要比同厂的2824大的多。因为2824也是类似劳力士机芯的自动夹板与基础机芯分层设计,2892则为了更薄让二者交互于同个平面,整体强度偏弱导致挂载自动陀之后走时误差变大需要重新调校。所以可发现无论欧米茄还是劳力士,强壮精准取向的品牌主力机芯,无疑都是“厚实雄壮”的。
而1908型腕表尽复古之能事,却也在表身“扁平化”的现代风格方面不遗余力,搭载了全新的Cal.7140机芯。这是一枚兼顾强壮与纤薄的高标准机芯,比32xx机芯薄约三分之一。而且根据对表壳结构横向空间的估测,机芯与中壳大概率无间匹配,应该没有“大壳小芯”需要的固机圈参与其中。
我们从官网机芯爆炸图可以窥得许多信息,图中首先可看到针对小秒轮的夹板高度微调器,这应该是业界首创。后面还会显示出另外针对秒轮的极致优化,且看分解。
爆炸图中我们看到,自动陀与条盒轮乃至部分轮系共用条夹板,自动夹板携带耐久的双换向红轮与条夹板融入同个平面空间。承载换向机构的条夹板其本体厚度十分可观,而且近乎三个边角分布的三点螺钉固定,强度、可靠性均有保障。还包括了手动上链的大小钢轮离合过轮及止逆千斤,属于是条夹板轴向与横向空间的极致利用了,十分巧妙。
细看轮系,属于偏置二轮结构,其第四级传递到一个与上级齿轮同齿容也就是1:1齿比传动的铜轮,这在轮系设计中较为罕见。但铜轮同轴心的下方有一片钢质齿轮,不知各位有否看到?
没错,就是它了,专门“伺候”秒轮的一个独立轮子,之所以说“独立”是它与秒轮配合基本摆脱了擒纵机构的步进对小秒针走时连续性的干扰,降低抖动,提升小秒针走时动作的观赏性。其手段有三:一是轮系相对更小齿比的传动有利于抑制小秒针抖动;二是LIGA技术空心齿的秒轮可与该过轮无缝啮合消除齿配合间隙,也利于抑制小秒针抖动;三是之所以前面提到针对小秒轮的夹板高度微调器,很可能该两片式过轮是带有一点轴向张力的,由此转动起来略有惰性以进一步抑制小秒针抖动…而夹板高度微调可能正是为此服务!我猜的,毕竟只是爆炸图没拆实物,期待日后验证。不过验不验证的,劳力士这波针对小秒针的一顿折腾,只为秒针更流畅这一丢丢的视觉提升搞得近乎偏执,那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倔强,还在。
4月1日更新:摆夹板旁的微调,应该仍然是调整摆夹板高度的,与摆夹板靠近微调的螺钉下方有所联动。
劳力士首次于男装机芯使用硅游丝值得一说,注意这里细节:一次成型只能做成平面的硅游丝目前只有宝玑突破了以硅做上绕游丝技术。劳家的还是平面,所以干脆取消了外桩直接把游丝压到摆夹板底下,坏消息是再也调不了偏振。不过以硅游丝优秀的螺线精度,保守估计各方位偏振0.4ms以内是没问题的。其实硅游丝主要的利好就是一次成型的高精度,金属游丝在这方面确实难望其项背。不过就前几天我看了个中壳侧面都摔凹一大块的日志,表玻璃碎成渣了,3135机芯却一根轴没断还在跑。这要是劳力士以外的表可能直接就完了😂开盖进一步看只有蓝游丝摔变形了,其他一切完好。这要是硅游丝各位…默念劳服大发慈悲吧。4月2日更新:下图2我们找到了硅游丝摆轮的总成图,可见右边为宽孔设计,可能偏振值借此宽孔间隙以硅游丝一体“外桩”的形变进行调整,夹板螺钉进行锁定。
3235同款的Chronergy擒纵机构是否省心还需些时日验证,但是66小时的动储舍去的4个小时仿佛述说了什么?是否有忌惮3235走慢问题挥砍续航提升扭力?各位可以回帖尽情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