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表友
 
- 认证:

勋章:
认证表主
腕表之家注册会员都可以申请 [详情]
◆
◇
|
560#

楼主 |
发表于上海 2019-9-11 00:02:46
[来自Android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Mister2 发表于 2019-09-10 13:30 
我觉得我们并没有在一个点上讨论问题。
你表达的是尊重流行,接受流行。这一点上我们是没有分歧的。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是从接受流行开始买单的。
我表达的是,高级腕表这个行业和其他行业并不相同,当下的流行元素是一部分,但经典元素却是永恒的流行。
回过头去看十五年前,沛纳海,万国这些品牌带来了大表径的流行,然后是AP和Hublot,鹦鹉螺的异型开始让人买单,接下来新时代成了RM和Hublot的spirit of bb的蓝海。
但抛开这些流行,谁能看到下一个流行?或者说,谁才是永恒的流行?
劳力士能够帮你找到答案,这也是手表这个行业的魅力所在,不断创造新的流行,但最流行的,也永远是最经典的造型。劳力士创造价值最大的因素是对传统的坚持。PP更是如此,看看品牌销量,这种定价级别的销量上,PP是恐怖和无法逾越的,其中鹦鹉螺贡献了多少销量呢?占绝大多数销量的还是传统的年历表和卡拉卓华吧。
而另一方面,其实鹦鹉螺事实上也有接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了。
所以,对于一个品牌的整体定位,还是要看其能否卖出传统类的产品,AP花这么大成本开发1159,恐怕是瞄着VC老二的位置去的。 其实历史和传承问题在前文评价体系里已有很多涉及,拍卖价值 机芯传承 品牌历史等大指标小指标也都有提到。但本回帖着重再谈一下传承和创新的关系问题:
回看三百年,游丝摆轮系统替代单摆和蚱蜢式系统,成为了怀表的主要解决模式;回看两百年,珐琅表盘逐步降低在钟表中的垄断地位;回看一百五十年,钟表上弦彻底不用钥匙;回看一百二十年,开始有人把怀表戴手上;回看一百年,竟然有人戴方形腕表…
到底什么是传承?实际上很多人并没有思考这个观点,我们再回想下,腕表透底不过是三十年来的事;几大品牌机芯全面自产不过是新世纪以来的事;大多数品牌开始仔细修饰打磨机芯,也不过是四十年来的事;三件式壳型七十年代才出来;蓝宝石表蒙八十年代才广泛应用;硬式防水圈使用不过三十年;腕表戴手上也不过一百多年的事…
我的意思是,创新无处不在,创新也无时不在,每一次高水平的创新,都逐步被全行业应用,并把这些有益的创新元素传承为腕表的蓝血基因。而这些创新的品牌,也因为创新而位列一流之林:创新蚝式结构的劳力士,最早用流水线加工腕表的万国,引入同轴擒纵的欧米茄,包括无数次创新的pp vc ap,都无不从创新中受益。
相反,很多故步自封的品牌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怀表时代的诸多品牌,宇宙表,包括现在行尸走肉的很多品牌…
所以,我认可的评价体系,既不否定历史,也不排斥创新。rm和宇舶在评价体系中各自已经因为历史扣了分,比很多品牌已经落后了一档身位,但如果在此基础上,他们仍能生存得很好,我们又为什么要否定呢?
也许有的人说十年后这些品牌就不见了,我看不见得,最容易不见的原因应该是市场因素,那因为市场因素不见得品牌就不会是这两家。更何况,当今时代,是制作一款传统壳型的表容易,还是制作一款叫好又叫座的表款容易?显然答案是后者吧。
至于具体这两个品牌的情况,一个能把一百万一只的表当通货卖,一个能把一万美金起步的表卖进前十名,我们就不能说它不好了。
至于腕表定位问题,我同意很多回帖的观点,就是价格定位起核心作用。你把机芯打磨漂亮装进金壳还只能打个三四折卖的品牌,我真的不敢高看一眼。再说个问题,难道顶配的大众迈腾比低配的奥迪A6档次高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