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80
浏览
/
13
回复
火星500的美:简洁、锋利且充满科学的乐趣
楼主
发表于江苏无锡 2025-7-11 20:54:44
[来自Android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mechanicalguy 于 2025-07-12 17:51 编辑
很喜欢陨石盘面的腕表,尤其是看到飞亚达分别用瑞典M铁陨和新疆阿勒泰铁陨做了腕表盘面以后就一直想有一天能把这两只表都收齐了。去年入了瑞典M陨石盘面的敦煌揽月,最近终于入了阿勒泰陨石的火星500,然后我就可以静静欣赏和对比两种不同的铁陨石了。
当这只火星500还在路上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开始构思要怎么写关于这只表的帖子。既然那么喜欢陨石,我想我一定会从介绍陨石开始。然而万万没想到,当我打开表盒,撕开精心包裹着的表膜,那一瞬间我忘记了我所有的想法,有的只有对这只表的精致和美观的惊叹。我下意识掏出手机,已经顾不得背景、光线是否合适,只是想要第一时间记录我看到的美。
冷峻的线条刻画出极美的八边形
“证件照” 。仔细看盘面上的纹路感觉有点像科幻片中多维空间的感觉
“锋利”的线条,真是大爱!
每一个角度都不嫌多
冷峻的线条
表带打磨一样精细
侧面和正面的过度有抛光倒角
当这些照片拍完,我才回过神来,我不是要介绍陨石的吗?好吧,那下面我就来说说陨石。
降落到地球的陨石根据成分和结构可分为三大类:
1.石陨石(Stony Meteorites)
–球粒陨石(Chondrites):含圆形球粒,保留太阳系原始物质,如普通球粒陨石(H、L、LL群)和碳质球粒陨石(含有机质)。
–无球粒陨石(Achondrites):源自分化天体(如火星或月球),无球粒结构,如火星陨石SNC群。
2.铁陨石(Iron Meteorites)
–主要由铁镍合金(5%~30%镍)组成,高密度,切割后显示魏德曼花纹(酸蚀后的晶体结构),如纳米比亚霍巴陨铁(重60吨) 。
3.石铁陨石(Stony-Iron Meteorites)
–硅酸盐与金属混合,如橄榄陨铁(透明橄榄石晶体包裹在铁镍基质中)。
用于腕表表盘的陨石多选用纹理独特的铁陨石或稀有石铁陨石,因其具有美观性和稀缺性。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有瑞典Muonionalusta陨石(M陨)、纳米比亚Gibeon陨石(G陨石)和新疆阿勒泰陨石。
瑞典Muonionalusta陨石陨石形成于约45亿年前,是已知最古老的铁陨石之一(IV类),含高比例铁镍合金(约8%镍)。经历四次冰河期挤压,内部晶体结构高度压缩。 酸蚀后呈现层状交错的魏德曼花纹,切割抛光后纹理清晰。因碎片分散且埋藏于北极圈冻土,开采难度极高。
Gibeon陨石于1838年在非洲纳米比亚沙漠被发现,是迄今已知最重的铁陨石之一(总重约60吨),主要成分为铁镍合金(镍含量约8%)。纹理均衡,线条如流水般自然。镍含量适中,酸蚀后花纹对比度强(灰白底色+深灰纹路),无需镀层即美观。
新疆阿勒泰陨石属于IIIE类铁陨石,总质量超74吨,以低于5°的极小角度“擦入”地球大气层,形成世界最长陨落带(430公里),以陨落奇观和矿物学意义著称。矿物结构致密,切割后纹理较粗且不均匀 。
两种陨石盘面的对比。哪一种都很美!
我手上的这只敦煌揽月用的是瑞典的M陨,而这只火星500(GA880007)用的是新疆阿勒泰陨石。当然另外一个型号(GA880002)的火星500用的也是瑞典的M陨。在我仔细观察了这个新疆阿勒泰陨石盘面以后发现整个盘面更亮,金属反射效果更加明显。查阅资料后了解是因为阿勒泰陨石的镍含量较低(6%~7%),因此其主要成分是铁纹石(α-FeNi,镍含量<7%),铁纹石的金属光泽更强,抛光后反射率高,看起来更亮。另外,阿勒泰陨石的晶体结构较粗大,切割后暴露的铁纹石晶面更大,反光面积更广,视觉上更闪亮。相比其他铁陨石(如含硫化物较多的IIAB类),阿勒泰陨石的陨硫铁(Troilite)等暗色矿物包裹体较少,表面更干净,抛光后不易出现暗斑,因此整体亮度更高。
所以,看着手上的这只陨石面腕表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而更进一步的探究就又增加了知识和乐趣,真是好玩得不亦乐乎啊。
|
|